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5年1月1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观点 取消车模是个多大的事?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争大可不必 出租车业改革亟需顶层设计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取消车模是个多大的事?

□ 本报记者 颜光明

在距离现今还有几个月的上海国际车展,突然冒出个“取消车模展示”的消息,犹如在油锅里撒了一把盐,舆论鼎沸,上了央视焦点新闻。

取消车模是个多大的事?何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变成了全民关注的话题?

香车美女,这是车展约定俗成的文化。从新奇到好看,再到娱乐和性感,汽车与模特的绑定就成了车展相伴相生的一对“李生宝贝”,谁也离不开谁。如今要把它掰开,生生地分离,除了有违常规的思维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果说这是一项改革或破除陋习,那也就罢了,倒是打着摒弃低俗和“肉展”的旗号来灭掉车模,六根清净,一刀切,痛快是痛快,少了非议和指责。问题是这样的车展还叫车展吗?

这就使笔者想起了中国车展的起源和青涩。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在引进国际车展时,起先把它叫作技术工艺装备展,专业性很强,与民用无关,也根本没有消费的意向,针对的是行业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展示制造技术和工装设备等。用主办方的话说,“是为了与国外同行建立信息交流的机会,以弥补出国难的缺憾,起到了解国外技术动向的窗口作用。”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个枯燥的技术展览,不对外,由两会(汽车工程协会和汽车协会)发票子组织内部参观。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惯例才被打破,开始对外售票,迈向了商业车展的套路。北京车展亦是如此。先是农展馆的“骤马大会”,再移师三元桥东三环国展中心室内展。起先也不叫国际车展,而是叫汽车技术工艺装备展,向上海学的。后来名声越叫越大,与上海平分秋色,并超越其规模,最终跻身国际汽车大展之列。

严格地说,这才20余年的历史,车展已经成为国内会展经济中的奇葩,被公认为最赚钱的一门生意。其商业欲望在汽车消费畸形的催生下变得膨胀,成为舆论的“厕所”,把所有的脏东西都往模特身上倒,如不这样做,就好像净化不了人的精神环境、汽车业得不到健康的发展。说到底,这不就是个伦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吗?

在笔者的印象中,起先车展没有模特,很安静。我们有过与国外车展同样的敬畏感,即对技术崇敬的单纯、对外来新车的好奇和顶礼膜拜。在索取一张海报、汽车广告、产品样本都要排成长队的年代,汽车的神秘就像高科技那样迷倒了整个社会,被当作了现代化的神器。如果用时间的维度去观察,那时车市尚未放开,处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三大三下两微”的年代,时间是在1994年之前。而用事件的维度来回顾,那就是以“汽车产业政策”颁布之后,引发轿车进入家庭全民大讨论,以及在北京召开国际家庭轿车展示研讨会为标志,释放私人汽车消费信息起,车展开始发生裂变。

也就是说,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车展由过去纯技术的展出开始向商业化展出转变,其内生的动力就是把车展当作了“生活方式”的展览,导入汽车消费理念和对于汽车符号化、标签化的固化。

在笔者的记忆中,欧美车企是最早把生活消费的概念通过车模向观众进行形象化的传播,增强了车展的娱乐化功能。即便是今天,凡是豪华车馆都会吸引人,也是引爆社会关注度的导火索。外资车企展台之所以吸引人,除了有炫目的车型和技术之外,就是生活方式的阐释和营造的文化氛围,将汽车与人文结合在一起,使得车展的功能变成了消费的引导和生活的说教,这就离不开模特的演绎和表达。起先车模都是中规中矩或在规定动作范围,显得高雅和有情趣感,还结合中国人的喜好揉进了本土文化,表达了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

相对于外企,本土车企的展台起先差距很大,在展示方式上缺少创意,后是模仿,再是起用洋妞做模特,东施效颦,以招徕眼球。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车展的展示差距在缩小,表现方式雷同。车企开始把注意力投向娱乐明星,从国内到国外,粉墨登场;再从微博到微信现场直播,以至于图穷匕首见——开始了从车展上升到“肉展”的大比拼,车展伤风败俗套头,以至于难以遏制,就像物欲横流的“厕所”,招徕社会舆论的吐槽和讨伐,成为群起攻之的对象。

因模特穿得太露和不雅断送了车展的名声,成为世界级的笑话。制造低俗和不堪的车展是谁在干?其源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演变的轨迹是怎样形成的?相对应的滋生环境又有哪些?这样的现象触犯了哪些条例和规定?......连这些原因都没有查清和了解清楚就立马通知今年上海车展取消模特不免过于简单和草率,至少有点武断,这和深圳限购令上演的那一出有什么两样?丝毫不留回旋的余地,连个说服的理由都没有。

这就使我想起因噎废食的成语故事,不能如此简单地看待上海车展取消车模这件事,而是要从标本兼治的角度去根治车展低俗的文化现象,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往外泼洗澡水时,连同坐在浴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这种做法是最愚蠢的妇人也不取的。”

车展低俗和娱乐过度并不是车展本身的错,而是对车展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今天可以取消车模,明天可以制止明星站台,后天可以叫停接单(卖车)等,但能保证不以其他的方式出现低俗?

车展低俗只是汽车问题暴露出来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像新车上市活动的铺张浪费、传播中的虚张声势、营销体验背后的无病呻吟,以及华而不实的消费导向,甚至美丑颠倒的价值混乱等,很多社会问题都会与汽车扯上关系,什么样的脏水都可以向汽车上泼,这不过是深层次社会精神撕裂的一个缩影罢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