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5年3月15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专题 莫让电池拖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后腿 超级电容:极具潜力的汽车动力源 莫让电池拖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后腿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产能高于2亿瓦时的本土动力锂电池企业仅9家

莫让电池拖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后腿

2014年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元年。去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4763辆,同比增长3.2倍。新能源汽车“越跑越快”,然而作为核心技术的电池,却没跟上步伐:我国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差,真正能为新能源汽车大批量供应动力电池的企业甚少,导致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供不应求。

产能吃紧引投资热潮

去年上半年,比亚迪由于新能源汽车订单飙升,电池却出现产能不足的现象,迫使近1万辆比亚迪“秦”处于未交付的订单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正不断攀升,不少电池企业产能告急,促使他们纷纷计划投资扩产。

另外,今年2月16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了我国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00万辆的目标。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仅仅10万辆,就已经出现了动力电池供货不足的现象,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吸引了无数企业投资扩产。

2014年6月,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示,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订单的及时交付,比亚迪将在深圳坑梓基地新建一家年产量为6GWh (百万千瓦时)的电池工厂;2014年7月,国轩高科宣布将在武汉开发区建设动力锂电池生产及研发基地,建成后每年将为2000辆新能源大巴和5万辆车提供动力电池。

除了本土企业,一些国际电池巨头也瞄准了这块新能源汽车“蛋糕”,纷纷对中国市场加大了动力电池方面的投资。

去年6月,三星SDI与安庆环新集团、西安高科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8月,三星环新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在西安高新区开工建设,工厂预计2015年投产,建成后每年可为4万辆以上纯电动汽车供应电池。去年10月,韩国LG化学有限公司表示,其在中国投资的电动车电池工厂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16年正式投产,届时该工厂每年将为10万辆电动汽车供应动力电池。

有专家认为,凭借着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东风”,2014-2015年会是动力电池投资的高峰期。而锂离子电池是目前蓄电池中最被中国市场认可的动力电池,该产业链受益将较大。自2014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以来,作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已持续上涨近12%。

行业呈“散、小、乱”现状

产能吃紧3引发了投资热潮,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动力电池行业中的弊病。

以最被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的锂离子电池为例,事实上,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锂离子电池相关生产企业已近2000家,但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较低、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生产规模较低,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现象,而高性能动力电池市场主要被少数锂离子电池生产巨头所占有。

换句话说,我国真正能成为整车厂一级供应商的本土电池企业较少,直接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在电池行业中又存在着低端技术产能过剩的情况,整体行业集中度差。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一些本土企业的车用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但即使拥有了技术,一旦大批量生产,能否保证动力电池的一致性、安全性就成了问题,其没有足够的产业化能力成为一级供应商。其次,有不少动力电池厂商的关键材料、生产设备依然依赖进口。

另外,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测试评价体系。目前,国内的企业对于电池测试评价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单体电池的测试和电池模块的测试层面上,对于如何评价动力电池系统没有系统的认识。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我国动力电池的规格、品种杂乱无章,动力电池企业生产规模和质量徘徊不前。

看来,要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供应问题,并不只是单纯地扩大产能。面对来势汹汹的跨国企业,本土企业不仅要在技术上提升,同时要提升质量、生产工艺流程,并且要进行成本控制等,才能满足未来和国际上其他企业竞争的要求。而动力电池行业的“散、小、乱”现象也亟须整治,切莫让电池拖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后腿,切莫让新能源汽车重蹈了传统汽车关键技术空心化的覆辙。

行业规范促优胜劣汰

可喜的是,为了避免行业“散、小、乱”趋势持续发展,近期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行业规范条件及相关规划。

在今年2月16日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戈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对车用动力电池提出了具体目标。其中,轿车动力电池的单体比能量2015年年底要达到200瓦时/千克,这比2010年提高了一倍;2020年达到300瓦时/千克。这为不少车用动力电池企业明确了技术研发的风向标。

在行业规范方面,去年10月28日至11月28日,工信部就《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该《规范》明确了动力电池企业的基本要求、生产条件要求、技术能力要求、产品要求等条件。其中,对企业产能的要求值得关注,2亿瓦时产能成了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生死线”。

据悉,目前我国年产能高于2亿瓦时的本土动力锂电池企业仅有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比克电池等9家企业,大多数的动力锂电池企业尚未达到该条件。门槛的提高将加速我国车用动力电池行业的优胜劣汰。

另外,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该《规范》对锂离子电池企业的年产能要求低于《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为1亿瓦时。

这样便区分开了企业的层次,能防止部分企业一窝蜂发展汽车动力蓄电池,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有利于行业的有序发展。

合资并购或是出路

这两条政策对一些中小动力电池企业施加了不少压力。对于他们来说,要谋得生存,合资并购或是出路。

事实上,国内一些中小型企业对合资并购已经有所行动。去年11月5日,长园集团表示将耗资7.2亿元收购锂电池材料企业江苏华盛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80%的股权,去年12月获得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行业龙头之一的深圳沃特玛公司11.11%股权。此外,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10月披露,计划收购锂电池上游企业东莞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1%以上的股权。

企业整合接连上演。可以预见,若行业规范正式出台,车用动力电池的行业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记者 阮希琼)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