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5年5月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服务贸易 OES与IAM谁将主导中国未来的汽车维修市场? 卡拉丁完成A轮千万美元融资 选准切入口 做好专业化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OES与IAM谁将主导中国未来的汽车维修市场?

中国汽车维修市场的容量之大是毋庸置疑的。但那么大个蛋糕到底怎么分,是以4S店为主的一级维修市场(OES)独占鳌头,还是独立第三方售后市场(IAM)后来居上?

口说无凭,在2015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发展论坛上,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的汽车咨询总监朱四明用调研数据展示了中国未来汽修市场的格局走向。

朱四明在对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发达市场进行了调研后,认为有九大因素将影响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格局。

反垄断法与创业热情利好IAM

前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

首先是法律因素。中国目前推行的反垄断法其实是利好第三方售后市场的。朱四明预测,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整车厂有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公开技术信息,原厂件的渠道垄断也将不复存在,而原厂同质配件则会得到发展。如此一来,独立第三方汽修企业就会慢慢地建立起来,一级维修市场目前的绝对优势将会被削弱。

第二个因素是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即创业的门槛,其中包括法律法规所带来的门槛。在美国,你若是想创办一家企业,办理所有的开业手续只会耗费你6天时间,而德国与日本都要耗费15天。中国的开业手续最为繁杂,整个流程一共需要33天。而且在这4个国家中,只有中国有最低注册资本金的要求。但朱四明同时指出,中国正在不断优化相关的创业政策。

第三个影响因素是创业资本。其实,不仅是对汽车后市场,股权资本投资的活跃程度,对所有产业都有着重要影响。从各国的创业投资相对于GDP的比例来看,以色列排名第一,美国位居第二,加拿大在第三位,而中国处于第四位,而德国和日本的排名并不是很高。

第四大因素是创业家精神。早期创业活动指数(TEA)最能说明一个国家民众的创业热情,该指数衡量的是一个经济体中创业者数量在成年人(18—64岁)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高,该国人民的创业热情就越大。美国的TEA指数是12.7%,而中国的TEA指数超过了美国,达到了14%。日本人和德国人的创业热情都不是很高涨,TEA指数分别只有3.7%和5.0%。

整车厂仍握主动权,力保OES

以上四大影响因素是对IAM有利的,但车厂对汽车维修市场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五大因素就是整车厂对产业链的管控力度。尽管法律倾斜于IAM,但整车厂不会轻易地放弃对产业链的管控。朱四明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整车厂会与经销商成立一个零部件供销公司,同时为体系内的4S店和第三方汽修店服务。但4S店下零部件订单的时候,整车厂会以很快的速度送过去;而第三方汽修店下订单的时候,整车厂的流程就会走得慢一些。

第六与第七个影响因素分别为整车厂对经销商的支持力度和第三方体系的相对数量。这两大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显见的。整车厂可以通过加大对经销商的支持来巩固OES的“江湖地位”。而IAM的数量越多,OES原有的市场份额就越难保。

汽车文化亦将影响市场格局

第八个因素是DIY比例。由于美国的人工费用较高,美国车主更倾向于自己动手修修补补,DIY比例较高。

朱四明指出,受人工费用低廉与汽车文化不浓厚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DIY比例很难达到美国的程度,至多与日本齐平,DIY比例将维持在百分比个位数。

最后一个影响因素是车龄。据统计,日本和德国的平均车龄均在8年左右,而美国的平均车龄高达11年。反观中国,目前的平均车龄只有4年。但朱四明强调,中国的车龄绝对不可能一直这么年轻,而更高的平均车龄会更有利于IAM的发展。

业务“组合拳”巩固OES地位

朱四明表示,目前中国的OES在整个汽车服务市场里占据了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处在绝对性的统治地位。而未来市场格局的走向,与整车厂的“努力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如果整车厂对IAM有了危机感,加大了对经销商的支持力度、加强了对产业链的监管,那么中国未来的汽车维修市场格局会向日本靠拢,达成OES与IAM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但若整车厂将来在汽车维修市场上没什么大动作的话,将来的格局就会和美国更为接近,OES最终将只占三成市场份额。

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日本,这些成熟市场都经历过三个相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汽车销量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对OES的发展较为有利,经销商的大额利润都来自新车销售。第二阶段是销量平稳的时期,独立售后业务开始受到整车厂的重视,IAM也开始与OES展开正面竞争。政府开始设立相关法律,并往IAM方向倾斜。中国目前就处于该阶段。而第三阶段就是所谓的成熟期,反垄断法进一步严格。到了这一阶段,整车厂通过“打组合拳”的方式来稳固OES的地位。OES地位相对强势的日德两国的整车厂就通过金融、二手车、延保等多种业务应对来自第三方的竞争。(见习记者 李修惠)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