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汽车维修行业相关的政策接二连三出台。8月26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发文《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2005年发布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提出10项修改意见,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车辆管理处处长孟秋表示,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制订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有望于9月中旬出台,并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
这两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消费者可自主选择维修地点和零部件,并能够追溯维修历史,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维修技术被整车厂所授权的4S店垄断、维修服务费高企的局面有望被打破。
副厂件有了“名分”
消费者多了选择
《决定》和《管理办法》同时聚焦了汽车维修行业两大关注点,即同质配件和维修信息公开。
在此次发布的《决定》中,第一次准确定义了同质配件,即“产品质量等同或高于装车零部件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并明确指出“托修方、维修经营者可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
据悉,在欧美市场,维修配件主要分为原厂件、售后市场件(与原厂件质量相当的配件)及再制造件。相比之下,我国的维修配件有副厂件、高仿件,甚至假冒件等,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为给消费者提供渠道正规、质量有保障的配件,我国借鉴欧美市场经验,将欧美市场上与原厂件质量相当的配件,定义为同质配件。
“将来,车主是愿意花10000元去4S店修车,还是愿意花6000元使用独立维修企业的‘同质配件’,全部由车主自由选择。”7月29日,在由中国汽车咨询中心网主办的“2015第六届中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发展论坛”上,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维修配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魏同伟表示。
他同时指出,今年3月起,同质配件的试点工作已在天津进行推广,500多家维修企业成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同时,一个服务于汽车维修行业相关企业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汽后服云”已搭建完成。今后,生产厂家生产出来的同质配件将被放到该平台进行销售。另外,维修企业在选择好所需配件后,会按照“位置码”将其运输到相应的汽修厂,汽修厂为车主更换同质配件后,也要通过网上的“汽后服云”平台进行记录。消费者则能够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获知该配件从生产到运输,再到安装的所有信息,实现全程追溯机制。
同质配件的推进工作除建立“汽后服云”平台外,还将统一编码及经过国家统一机构认证。魏同伟表示,我国已正式加入国际编码协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按照国际惯例,将不同厂家之间存在的同类产品编码不同的情况进行统一,用唯一编码加以规范。未来,所有的汽车配件都将实现“一件一码”。这一标准也将于近期出台。
另外,我国今后也会借鉴欧美市场的做法,由国家质量检测认证机构与第三方认证机构联合,对同质配件进行产品认证,同时出台同质配件的产品标准,并逐步覆盖到全车件。为让消费者更放心地选择汽修店及使用同质配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根据我国市场特点批了两个商标,即“放心汽修”和“放心汽配”,将来在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网站上能够查询获得这两个商标的具体企业和产品。目前,同质配件的推进工作已在试点运行,即将进入验收阶段。
维修信息须公开
工时价格透明化
除同质配件外,维修信息公开也是关注点之一。《决定》将第二十六条第四款修改为:“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新车型投放市场后6个月内,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维修技术信息和工时定额。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规定执行。”今年2月份发布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如果汽车生产者没有按照规定时限公开汽车维修技术信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会责令其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将被通报,并提请国家质检部门和相关指定认证机构撤销相关车型CCC认证证书。这些规定一方面打破了维修信息方面的垄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维修价格的透明化,4S店必须按照工时定额收取相关费用。
不过,这些规定一经提出即受到了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的异议,他们担心汽车零部件中涵盖较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一经公开会损害企业利益,这也是《管理办法》终稿迟迟未出台的原因。对此,魏同伟表示,《管理办法》终稿明确将会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并把公开的维修信息技术放在核实的平台上,由物价局定出合适的价格,并将其市场化。在这次《管理办法》终稿的制订中,我国借鉴了欧美国家对商业机密、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并将有5—6条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针对性的规定。同时,对于整车厂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将不是一步到位全面公开,而是在企业自有知识产权框架内进行逐步公开。(记者 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