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记者身边的、如假包换的两件事。这两个案例多少能够为我们解答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消费者明明对新能源车很感兴趣,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购买汽油车?为什么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没有预想中的高?
记者认识一位在上海从事汽车媒体工作的安徽女生。身为试驾记者的她,试驾过各种车型。在一次闲谈中,她表示,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体验绝对过关。同时,像比亚迪秦这样的自主品牌车型本来价格就不贵,后续用车成本也不是很高,再加上各种补贴,性价比非常高。她一度动心想要出手买一辆秦,但等她想买的时候赫然发现,新能源汽车的免费沪牌政策调整了。她在一个老式小区内租房,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固定车位,所以无法拿到免费的上海牌照,这让原本的高性价比大打折扣,“那我大可以买同等价位的汽油车,毕竟新能源车的保值率问题没什么保障。”
罗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连着好几个月都没拍到牌照,而且8万元以上的牌照费用让他非常心疼。听闻新能源车上沪牌是免费的,他很心动。不过,虽然他所在的住宅小区是个新小区,还剩余几个停车位可供业主购买,但购买一个停车位的费用在20万元以上。“这样全部算下来还是汽油车划算,我就买了汽油车。”
这两个例子是个别案例,不能概括出上海地区新能源汽车购买以及使用情况的全貌,但这样无奈的例子,您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许也经历过。我们不难发现,自用充电桩安装证明在有些情况下成为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拦路虎”,尤其是那些被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所吸引的消费者,这一限制足以让他们打消购车的念头。而拿得出自用充电桩安装证明,并且成功购车的消费者,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个自用充电桩,平时主要也就用于上下班通勤,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大部分的充电动作都是在家,或者在单位完成的,需要使用公共充电桩的情况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