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7年3月12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焦点|Focus 聚焦“两会”中的汽车“新四化” 聚焦“两会”中的汽车“新四化” 大方向没变,越走越稳健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两会”中的汽车“新四化”

□ 本报记者 阮希琼 李妍如综合报道

纵观2016年,我国汽车工业成绩斐然,年产销量达到2800万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率高达4.5%。汽车工业无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对社会民生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四化”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其要求以技术创新引领整个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而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一定会实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应用,并建立各种新业态、新模式。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提案中就有了深刻的体现,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汽车共享……这些都成为各位代表口中的高频词。

鼓励发展甲醇汽车、太阳能汽车

我国政府于2009年提出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其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只有这三类汽车享受政府补贴。而事实上,清洁能源动力不仅仅只有电和氢气。今年“两会”上,有代表就鼓励发展甲醇汽车、太阳能汽车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提案中表明,走能源多元化的道路以缓解能源安全的挑战,并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其中,在交通能源领域加快推广甲醇汽车是应对上述挑战的途径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则是提出了“鼓励支持太阳能汽车研发应用”的建议。他给出三大建议:一是鼓励新能源汽车动力更加清洁化,制订相关政策;二是确立太阳能汽车方向,明确太阳能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三是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管理,通过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对太阳能汽车制造项目给予专项支持。

点评:中国要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开放的市场是前提。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不应仅仅局限在某条或者某几条技术路线上。毕竟,由政府巨额补贴扶持出的新能源汽车犹如无法断奶的婴儿,难有市场竞争力。事实上,任何形式的新能源汽车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这个决定权应该交给市场。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为何不遵循市场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路线呢?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国家资源是有限的,利用多条技术路径发展新能源汽车,应该如何平衡、如何避免资源浪费、如何少走弯路?这才是关键问题。

降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壁垒

目前,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和车企加入到了自动驾驶的研发大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我国在自动驾驶法规方面却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表示,主要是中国驾驶员的行为、道路交通状况和国外不一样,包括信息安全、产业安全的问题。因此,就国内现状而言,审慎放开地图精准测绘,降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壁垒,制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线,对于加速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刻不容缓。

点评:以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是不被允许的。但自动驾驶技术如要实现产业化又需要进行公共道路测试以采集足够多的数据资源。所以,能够打破这种技术壁垒,对我国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发展是有益的。

破除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成长,但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被地方政府显性或隐性的政策所区隔,沾染上浓重的地方保护色彩。譬如,有些地方政府设立独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录,或者要求车企设立本地企业才能予以地方财政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提交了“关于破除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营造更加公平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环境的建议”的议案。王凤英建议:第一,建立前瞻性的法律和配套制度体系,为规范、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支持;第二,进一步降低50%的地方补贴上限,并适时取消国家和地方两级补贴合并,均由中央财政集中统一发放;第三,将破除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纳入监管平台工作职能;第四,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设施技术标准;第五,加快研究出台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办法,提前防范地方保护主义新形式。

点评:亲生的孩子总是有所偏爱,但这种“爱子护犊”之心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万万不可有,其后果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目前盛行的地方保护主义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割裂成多个畸形的小区域市场。

其实,地方保护还是利益使然。地方政府和汽车企业担心市场完全打开以后,自己在本地的优势将丧失。说到底,这是地方政府对本地产品信心不足。事实上,如此偏心“亲生子”看起来是保护自己,可如此排斥异己并不利于整个市场发展,到最后会贻害自身,形成恶性循环。利益各方不妨将眼光放长远一点,积极利用现有政策,鼓励地方政府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莫让地方保护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拦路虎”。

对网约车过度监管不可取

网约车新政发布之后,行业也从政策的“灰色边缘”驶入阳光地带,只是一直以来进展缓慢,准入门槛、司机户籍、车辆标准等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网约车再度成为“两会”的高频热词,受到业界代表的高度重视,有关提案也被视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包括放宽网约车准入标准、撤销户籍限制等相关政策,以及重视网约车驾驶员考试低通过率等过度监管现象,从而顺应共享经济发展趋势。

点评:有观点认为,网约车就是靠资本补贴形成竞争力,实际上并非如此。网约车之所以有价格优势,主要是因为新技术使其效率更高,新旧产业更替会有一些阵痛。

为保障网约车乘车安全而加大监管力度是十分必要的,网约车的监管主要是发挥平台治理的责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