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8年7月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专题|Features 助力转型 先试先行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汽北美加州创新中心共享出行服务年底上线

助力转型 先试先行

□ 本报记者 李修惠

车载蓝牙免提系统、在线音乐播放系统等功能在车内的实现早已不再新鲜。但总有一些应用场景,让这些功能不再“智能”。

一家三口出行时,驾驶者接到了工作来电,若直接拿起手机接听违反交规,用车载蓝牙免提系统又会打扰到家人,等手忙脚乱地戴上蓝牙耳机后,电话已错过了。许多有幼童的家庭会在开车时播放一些寓教于乐的儿歌,宝宝听得很开心,家长却无法收听自己喜爱的歌曲。

在“上汽技术周”上,有这么一个台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它就是由上汽北美加州创新中心展示的“个人音场”。通过定向音箱,每个人只会听到自己的音箱传播出的声音,无论是驾驶者还是乘客,每个人都能收听自己喜爱的广播与音乐,获得一个私密的环境。

“个人空调”也是展台上颇受好评的“黑科技”。通过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车辆将记住每个人使用空调时不同的偏好,并在其上车时通过面部识别出乘客,将空调自动调整到每个人最喜欢的温度、风力与风向。

“个人空调”的诞生来自于用户自己也没有发现的“痛点”。加州创新中心的数据挖掘工程师在分析完上汽乘用车与上汽大通的数据后,发现车内空调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于是研发了这样一款智能的空调技术,该技术目前正在与上汽大通对接中。

加州创新中心虽然远在美国,但通过与其他企业的联动,以其提供的丰富应用场景为支撑,同时在硅谷寻找能够与之对接的创新思路,其成功“撮合”出了许多“黑科技”的诞生。

最让加州创新中心的工程师们骄傲的,还是他们从去年夏天开始打造的共享出行平台。上汽加州创新中心借助上汽北美的优势资源,实现技术、资本与商业模式的融合,打造共享出行定制化交通概念。共享出行将为终端用户及服务运营商带来显著的效益。终端用户将节省资金并拥有更便捷的出行选项。同时,运营商将能够优化资产的利用率并实现收入流的多元化。上汽北美在美国本土先行先试,助阵上汽的国际经营“持久仗”与出行平台“主动仗”,从而完成向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商的转型。

几乎所有的主机厂都在做共享出行平台。以大众为例,去年3月,大众在日内瓦车展上展示了其用于共享出行服务的无人驾驶汽车Sedric。近日,这辆达到Level 5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辆已经开始面向媒体开放体验了。

上汽北美加州创新中心打造的共享出行服务与其他主机厂打造的项目有何不同?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汽北美加州创新中心自动驾驶项目高级经理Denni Lyu

上汽北美加州创新中心是如何决定打造一个共享出行平台的?

Denni:在加州,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在尝试打造面向特定区域的出行服务平台,而上汽集团也正在向出行服务商转型。于是,我们决定以加州创新中心为中心,利用硅谷的优势,将当地资源整合起来,先打造一个面向高校园区的出行服务平台。去年6月,陈虹董事长在听完我们的汇报后给出了“先试先行”的指示。我们也希望这个项目积累出的经验与模式可以成功复制到国内,助力上汽转型。

今年12月,我们将率先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密歇根州立大学推出名为NEXUS-1的Level 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学生可以通过APP来使用我们的共享出行服务。

下一阶段,我们将与上汽大通对接,利用其“魔方平台”打造NEXUS-2,结合应用场景,升级优化共享出行服务平台。

这个共享出行平台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呢?

Denni:除了学生通过APP支付的车票费用外,我们还会将与出行过程相关的第三方服务商结合到NEXUS上,来收取一定的费用。

另外,NEXUS本身也是一个移动传媒平台。我们在北美高校发现,学校海报都张贴在校园里特制的木架子上。今后,我们会把与校园生活相关的活动与广告投放到NEXUS车身内部与外部的屏幕上,通过集成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等平台外部资源,再与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出行需求结合起来,这样的精准投放也能产生一定的利润。

在打造该平台的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Denni:在打造平台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有两点:一是共享移动出行服务平台的搭建。该平台既包括手机端的APP,又包括车机端与用户的交互技术,还有基于人工智能来解决按需出行的车辆线路与服务管理的后台。

NEXUS不像普通线路固定的校园接驳车,它需要根据用户需求来定制对方的路线与时间,所有线路的调度与资源的分配对整个服务平台是个很大的挑战。

此外,我们在打造该平台时,还需要考虑后续的发展。未来,平台上将不仅仅有car sharing模式,而服务模式会有外卖、快递等更多元化的尝试。

第二个难点就是自动驾驶技术,NEXUS是基于Level 4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Level 4要求车辆在特定范围内行驶时不需要人为的监控,道路上的突发情况等紧急事件的处理由系统来完成,这对技术方面的挑战是很大的。我们集结了当地一些优秀的资源,形成自己的从感知、决策到控制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目前已经在加州的公共道路上测试了。

当然,后台远程依然有人监控,我们会实时关注车辆行驶路线、车辆状态,包括如果有必要,在特定事件上,车辆实在无法自己完成决策,我们会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来接管这辆车。

您觉得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哪家强?我们与之相比有多少差距?

Denni:个人认为无人驾驶技术最好的还是谷歌,也就是waymo。一方面,从整个技术方向与技术解决方案的可持续性来讲,waymo在这方面做得较为领先。

另一方面,waymo有着大量的测试里程,测试过程中甚至将许多危险、极端工况也考虑进去了。这也是许多整车企业和初创企业向他看齐的原因。

差距很难说。我认为,无论在国外做得多优秀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都会懵住,因为他们对于如此复杂的道路情况没有经验。技术是有一定的适用性的,许多初创企业也发现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硅谷设立办公室,但研发团队都待在中国,就是希望把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做得再“接地气”一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