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2年11月1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他山之石 风起嘉定“氢能港”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起嘉定“氢能港”

“这是中国第一个燃料电池产业园,全国有一半以上氢能行业的人赶来道贺。韩国、日本也开始关注中国氢能发展,他们陆续派代表来此交流合作。”

回忆起2018年2月上海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正式揭牌的场景,上海嘉定氢能港总经理、上海安亭氢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鹏十分激动。

2019年6月,上海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更名为嘉定氢能港。

上海嘉定氢能产业的发展足迹最早可追溯至21年前。20多年以来,一批氢能明星企业在产业园内冉冉升起。记者了解到,嘉定氢能港已有80多家氢能企业,2021年营收突破100亿元,经过不断地招商引资,目前已聚集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系统、电堆、氢瓶、膜电极、双极板、空压机、加氢站等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嘉定氢能港塑造了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承前启后的角色。

开出中国氢燃料电池“第一朵花”

在嘉定,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开出了“第一朵花”。

2001年12月14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推动下,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方向的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在嘉定区“破壳”而出。

这朵花的背后,离不开一位灵魂人物——上燃动力首任总经理,现任全国政协十三届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

2001年年初,万钢从德国回同济大学任教,致力于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他向国务院提议——中国要开发洁净能源汽车,才能实现汽车工业的变道超车。

上燃动力技术总监王晓华告诉记者,“当时,上海市委一位主要领导提议,上海要选择最超前、难度最大的氢燃料电池路线。上海市科委很快确定立项资金,同时希望能将科研成果产业化,进行公司化运作,上燃动力因此诞生了。”

“燃料电池系统是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部分,涉及领域极为复杂,既有氢气、空气、水的管理,也有机、电、磁、热等集成,姑且不论能不能装到车上跑起来,就连做不做得出都是未知数。”谈起那段创业时光,王晓华难掩激动心情,“第一年启动经费只有100万元,一线团队有二十几个人,万钢教授总是冲在一线,其他同事几乎都是同济大学研究生。大家全年无休,有时干脆直接睡在实验室里。”

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上燃动力迎来了产品应用的高光时刻——携手上汽集团成功完成了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先后推出了20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150辆燃料电池示范运营汽车,包括大巴、轿车和低速观光车等多种车型。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干频认为,燃料电池汽车的两次大型示范应用是中国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里程碑:一方面,技术迈上新台阶,有了100辆规模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长达180天;另一方面,拉动了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发展。

然而,上海世博会之后,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会高潮般发展的预测并未成为现实,反而走入低谷。干频指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或许只能用于大型活动展示,单车制造成本高,未来量产没有希望。并且,如何解决工程化、可靠性、降本,以及技术迭代走向成熟等问题有待解决。

不过,上海发展氢能产业的火苗一直在燃烧,并蓄力燎原之势。

接过上海氢能产业发展的接力棒

抱着“一定要做出成绩”的劲头,嘉定氢能港接过上海氢能产业发展的接力棒,期望从广度与深度两个层面补强氢能产业链,促成企业“拧成一股绳”走向全国,拿到更多订单。

据邱鹏介绍,嘉定氢能港汇聚了嘉定区约90%的氢能产业资源,呈现“1+X”布局。

“1”即嘉定氢能港核心区,放置重点龙头项目;“X”即周边产业社区,放置关键零部件公司、研发中心、合资公司等项目。

在核心区域,捷氢科技、丰田汽车上海技术中心、上燃动力、长城华东区总部、鲲华科技等20多个氢能及汽车智能化产业项目聚居于此。

据悉,嘉定氢能港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初步形成了集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和加氢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较完整的氢能产业框架体系。

为了补强氢能产业链,近两年,嘉定氢能港动作不断。

8月31日,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掌握四型储氢瓶核心技术的彼欧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在嘉定氢能港设立新能源事业部亚洲区总部、亚洲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

9月30日,世界级动力系统公司巴拉德在嘉定氢能港建立中国总部、膜电极制造工厂及研发中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资约1.3亿美元。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前氢能产业发展最大的痛点依然是订单少。

嘉定氢能港打出了“综合牌”的解题思路:一方面协助企业“缺啥补啥”,例如下游企业想找到成本更低的供应商,园区将尽最大努力出面洽谈;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助力企业“重整朋友圈”,拿到更多订单。“如果做成了产业的服务者,园区内的企业将拿到更多订单,而且氢能港也将成为国家级氢能产业高地。”值得注意的是,邱鹏还指出,未来,氢能作为能源,将主要应用于非车端。

氢能的应用不仅仅在交通领域

2022年3月,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出炉:《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将氢能定位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绿色能源转型载体,并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其在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当前,嘉定区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公开表示,嘉定区是国内最早示范运营燃料电池公交车线路、最早尝试租赁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区域,去年示范运营车辆占上海市运营车辆总数的89%。

据记者了解,重塑集团作为牵头单位之一,此前,160辆搭载重塑集团燃料电池系统的重卡已交付客户。未来三年,重塑集团将携手一汽解放推出1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占上海城市群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总量的20%。

王晓华对记者表示,示范应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按照国家、市级、区域1∶1∶1比例给予补贴,嘉定区做好了拿出示范运营3500辆氢燃料电池车补贴的预算。

记者调研发现,嘉定区已有多家企业布局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应用,即利用氢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为用户供给电力和热能。

嘉定氢能港计划以捷氢科技、长城汽车、丰田汽车等燃料电池园区为实施对象,实现氢能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以及生产基地三大领域的碳减排示范。

据悉,嘉定氢能港将使用分布式多联供技术为厂区空调、照明系统等供能,争取占比超过80%;再将厂区及园区内用车全部换成新能源汽车,并保证燃料电池汽车的占比较大,以实现交通的零排放。(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王雪 曹恩惠)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