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8届长三角(上海)汽车电子产业链高峰论坛上,“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的现状与前景”成为与会嘉宾深度探讨的话题之一。
渐成主流
“功率器件可以理解为一个快速的电子开关,通过这个开关的‘开’和‘关’就能驱动电路,实现电流、电压状态的改变。”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力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燃油车,汽车的电流和电压每次出现变化,都会用到功率器件。”
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为材料的第三代功率半导体,正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功率器件的主流。相比前两代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本身具备高频、高效、节能等特性,不仅可以减少功率器件重量、体积,还能提高转换效率,最终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总体成本下降、续航里程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第三代半导体”这个称呼,可能会使人误认为是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的升级。事实上,这三者并非迭代关系,而是共存关系,各有各的优势所在。第一代半导体以硅材料为主,在集成电路、光电子、传感器等领域广泛应用,无论是昂贵的显卡、CPU,还是廉价的二极管都属于第一代半导体;第二代半导体以砷化镓(GaAs)、锑化铟(InSb)为代表,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光纤、LED、卫星导航等领域;第三代半导体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为代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5G等领域。
“截至目前,半导体最主要的材料依然是硅。”天狼芯半导体首席执行官曾健忠表示。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第一代半导体依然占据半导体市场超过90%的市场份额。根据咨询机构TrendForce预测,到2025年,第三代功率半导体主要应用于功率器件,市场规模预计超过40亿美元,但与第一代半导体数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相比,依然是九牛一毛。
两大难题
在曾健忠看来,相对不高的市场份额,以及较为复杂的新型材料,成为第三代功率半导体面临的两大问题。“第三代功率半导体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曾健忠指出,“大规模替代硅基材料基本不可能实现,而且对于车辆的成本与安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举例来说,由于功率更大,第三代半导体更适合800V高压快充,但产生的热量也更大,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将从风冷转向水冷,带来车辆结构的变化;第三代半导体可以匹配更高的操作频率,会要求调整电机磁性材料的稀土配比,增加较多的材料成本;在车辆主驱上,传统IGBT的短路电流保护能力较碳化硅半导体高出5倍之多,当车辆功率器件承受来自油门、刹车、ABS带来的三种冲击,短路必然发生,碳化硅材料要承受住这种冲击,势必需要改动整车电控系统;氮化镓材料则因为其异质结构,晶圆尺寸难以做大,而且面临老化、不稳定性等难题。
“因此,目前来看,第三代功率半导体仍未达到大家想象中的大规模普及程度,第四代功率半导体(以氧化镓为主要材料)更是遥遥无期。”曾健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