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踮起脚尖的不再是中国人。”
北京车展上,外国观众探头围观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视频火了,有网友如此评论,令人感慨。
赶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国汽车正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而当你深入供应链展台,就会发现,这样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整车上。今年,华为、宁德时代、黑芝麻、地平线等很多国产供应链展台都热闹非凡,其中包括很多国外观众。
新时代、新汽车,带动着中国供应链走在了更前面。
决战智能驾驶
虽然往届车展也会展示智能化相关技术,但这一次北京车展尤为不同。市场竞争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智能化”似乎成了决定汽车企业生死的关键所在。
在特斯拉摩拳擦掌,准备将FSD带入中国的当下,国内汽车产业亟须有引领者能够与其颉颃。车展开幕前夕,华为车BU发布了全新智驾品牌“乾崑”,并带来了全新升级的乾崑ADS 3.0、乾崑车控、乾崑车云等解决方案。此外,一并发布的新一代鸿蒙座舱再次进化,带来千悟引擎、乾崑音响等创新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去年引领“无图”潮流的ADS 2.0,乾崑ADS 3.0进一步去掉了BEV网络,实现一张GOD(通用障碍物识别)大网从简单“识别障碍物”到深度“理解驾驶场景”的跨越式进步。
除了华为,在智驾行业低调了多年的大疆车载,开始以黑马之姿崭露头角,新量产车型和新的技术方案密集亮相,以主打高性价比的方式进入自动驾驶的风暴中心。现场,大疆展台展出了上汽大众途观 L Pro、一汽-大众全新一代迈腾、宝骏悦也 Plus和奇瑞iCAR 03四辆搭载大疆车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新车,两辆燃油车和两辆纯电车型的搭配,也反映了大疆车载提出的“油电同智”理念。
大疆车载的纯视觉路线甚至可以取消超声波雷达,以“惯导双目+4鱼眼+1后视”的7个摄像头方案,实现城市NOA,是一个比特斯拉FSD还要简洁的高性价比纯视觉方案。不过,大疆车载并没有纯视觉走到底。车展上,另一款重磅产品——激目传感器亮相。这是专门适配更高级的L3级自动驾驶所创新的一款产品,实现了三个摄像头与一个激光雷达的“前前融合”。“它不是简单地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物理地集合在一起,你可以将它看做一个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可以直接给到决策。”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说。
当然,传统零部件巨头博世实力依然强劲。车展上,博世宣布,今年2月,高速领航功能已向客户发布,基于博世在制动、转向和加速领域所积累的深厚技术经验,可以实现舒适自如操控。今年,城市领航功能将陆续推向全国20个城市,目标到2025年实现轻量化地图方案。“以前我们都是从德国引进技术,但现在,这些先进的技术都是由我们中国本土研发团队开发,中国研发团队走在了更前面。”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合作上保持更加开放的态度,或许就是这家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并未在时代的浪潮中掉队的原因。
中国车载芯片正在崛起
2024年,汽车行业还缺芯片吗?再来一次“芯片荒”,中国汽车产业有没有Plan B?中国车芯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或许,你能在北京车展上找到答案。
地平线在北京发布了新一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以及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可以驱动从主动安全到全场景领航的智能驾驶场景。其中,征程6旗舰款芯片算力高达560TOPS。目前,征程6系列的10个首批量产合作车企及品牌包括上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比亚迪、理想等,以及多家Tier1、软硬件合作伙伴。
去年4月,黑芝麻推出的武当系列C1200家族是业内首个智能汽车跨域计算芯片平台。今年北京车展,黑芝麻展示了武当系列的项目应用情况。与此同时,武当系列旗下本土首颗单芯片支持NOA行泊一体的芯片平台C1236、行业首颗支持多域融合的芯片平台C1296量产芯片首次展出。
芯驰科技发布了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和车规芯片领域的新产品,推出“1+N”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以及全新一代中央处理器和区域控制器车规芯片产品家族。目前,芯驰全系列产品实现了超过450万片的量产出货,应用于40多款主流车型,服务中国90%以上的主机厂和部分国际主流车企。
不过,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差距依然存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不止一家车企宣布与英伟达合作。极越、小鹏都宣布采用新一代DRIVE Thor集中式车载计算平台。另外,已经有多家车企在DRIVE Orin上打造下一代汽车,包括比亚迪、仰望、理想、智己、昊铂、极氪、小米汽车等。是否搭载英伟达最先进的平台和算力,成为车企车型差异化竞争的卖点。在这个赛道上,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像宁德时代和华为一样,以一己之力改写整个行业的进程和历史。
从智能座舱“卷”向智能底盘
新能源汽车正在寻找新的产品溢价点,利用智能化技术提供高水准的底盘表现成为新的机会。
比如,车展上,智己L6首次搭载“灵蜥数字底盘”,在各种路况做到灵活、舒适和安全的体验。车长近5米的智己L6,灵活性比肩轴距仅有2.5米的小型车大众Polo。智己L6还拥有“蟹行”能力,轻松解决“侧方停车”难题。
在智能底盘的布局上,不少车企选择自研,但并没有让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们停下脚步。比如,华为展示了Drive One平台的最新进展,可以实现四个电驱分别控制四个车轮,同时将制动与电驱控制集成在一个控制“大脑”中,使得操控更灵活,车身更稳定。
电池行业老大宁德时代也开始发力底盘。车展上,宁德时代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首次公开亮相。该底盘集成了电池、热管理、电驱、转向、制动、悬架等,通过一个控制“大脑”,将“驱、制、转、悬”集成在一起,进行协调控制,并通过可拓展的软硬件架构和标准化接口设计,实现“一套底盘架构,百变车型”。“这就是滑板底盘。有了这套方案,今后车企可以更专注于上车体具备更高感知度的座舱研发。”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说。
同样由中国本土团队自研,博世在智能底盘上所具有的优势不容小觑。博世全新的跨域解决方案——车辆运动智控系统,包含了车辆六自由度运动管理的软件及系统解决方案,基于来自整车的传感器数据,对制动、转向、动力和悬架等车辆运动执行器进行协同控制,从而提升车辆舒适性、操纵性、动力性和经济性。以其本土开发的智能脱困功能为例,基于自身的牵引力控制系统,结合悬架系统并优化算法,及时识别越野路面复杂工况,使越野驾驶更加安全稳定。
总体来看,无论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载芯片还是智能底盘,当市场竞争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智能化”能力对行业来说,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甜头,而是能够决定产品乃至企业命运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