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问起有几个小孩时,马闯回答道:“一个是这个小男孩,活泼可爱;另一个是我的事业——真空助力器产品。”出于对真空助力器的热爱,马闯自2002年进入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制动系统公司”)以来,就在真空助力器/主缸产品研发的岗位上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从普通工程师、主管设计工程师到目前研发中心ACU二级经理,她凭着一股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踏实肯干的态度,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为了能让创新的种子根植于广大研发人员心中,2014年年初,制动系统公司创建了以马闯命名的真空助力器创新工作室。马闯与其团队成员攻坚克难、积极创新,相继荣获上汽集团技术创新奖、嘉定区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大奖,并累计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25项,硕果累累。
倡导创新成立创新工作室
2014年年初,制动系统公司成立了以马闯为核心人员的真空助力器研发创新工作室,主要致力于真空助力器产品设计优化及新产品系列的开发,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在马闯的带领下, ACU研发团队攻坚克难,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们开发的ABAC真空助力器、双腔贯穿式真空助力器、集成制动尾灯信号系统的制动主缸总成、紧急制动辅助真空助力器等产品先后获得上汽集团技术创新奖、嘉定区科技进步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大奖,并累计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25项。其中,“满足高减速度动态要求的储液罐自主设计开发”“贯穿式助力器轻量化及皮膜优化设计”和“柱塞式主缸的优化设计”3个项目,还在2013年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创新年会上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2014年,“一种集成紧急辅助制动助力器的研发”更是力战群雄,荣获上汽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截至目前, 马闯带领的ACU研发团队累计获得由汽车工业、上海市、上汽集团、嘉定区颁发的9项技术创新奖。此外,通过“传帮带”的模式,创新工作室还为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励精图治完成众多项目开发
近两年,得益于制动系统公司的强劲上升势头和汽车工业发展的大环境,真空助力器的年度项目超过50个,例如新产品“第三代助力器”等全新技术。可以说,这些项目不仅数量多,难度也与日俱增。
面对这样的开发难题,始终坚持创新的马闯,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一方面,她不断鼓励团队成员学习,及时交流想法。另一方面,她创新性地改进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在她的倡导下,客户项目与总成设计分两个方向交叉协作进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设计开发的深度,在产品创新开发的同时完成了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多个客户车型的真空助力器产品配套,获得了客户广泛认可。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项目的推进过程
中,试验室的试验验证、缺陷分析以及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此外,试验室还顺利通过了上海通用组织的供应商试验室评审GP10,成为上海通用认可的有资质的试验室。目前, CNAS认证也在进行之中。
不断推进 开发多个国产供应商
作为合资企业,进口零件特别多。如何推进国产化,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制动系统公司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马闯主持的国产化工作不断推进,并由最初的金属件推广到了橡胶件。事实上,由于橡胶件的特殊性,橡胶件的国产化一直是行业内公认的难题。然而,困难并没有阻碍她前进的脚步。经过反复讨论、试验,由她推进的国产材料最终通过了德国试验室的专业认可。
SGM318项目也是极具挑战的项目之一。由于它的制动主缸为全球首个D19.05超小缸径设计,还涉及了橡胶件国产化的问题,开发难度非常大。同时,在开发期间,研发人员还遇到了壳体腐蚀、储液罐渗漏、主缸低压泄漏等问题。秉持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马闯带领团队成员经过无数次反复分析、试验、改进,最终攻克了难题。此外,在铝壳体的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国内供应商没有制造经验,马闯便带领团队从供应商、原材料、冲压工艺、装配工艺到试验验证等多个方面,通力协作。目前,该项目零件已经交付,试验进展顺利。
然而,在国产化之路上,马闯并没有满足现状。相信唯有学习才能给自己不断注入更大能量的她,继续保持高瞻远瞩的态度,相继开发了储液罐、毛坯等一批新的供应商。作为一名上汽人,马闯深感骄傲。“我爱我的团队,因为我们一起奋斗、一起成长。”(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