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应上海通用汽车仪表生产的需求,杨建军还带领团队开发了自动压针设备,通过五轴伺服控制系统,可自动切换、压装不同指针;通过负压自动取针、自动压装并同时测量压力值与高度值,实现仪表指针压装自动化。该技术已应用于延锋电子的5个项目中,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如今,这支团队自主开发的设备每年仅上海松江工厂就有100多台,还要供往绍兴怡东、徐州天宝等子公司。杨建军介绍说,开发一台设备“首先要了解客户和产品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寻找方案,把硬件整合出来,再完成软件编程。”主要负责电控领域的他坦言,自己是在“跟随团队一起成长”。这段成长期间,他攻读了上海交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并通过了公司内部的高级工程师及专家评定。
“简单说一句‘我来看看’,基本上总能找出故障点,并予以排除”
在同事们看来,杨建军是从产品技术员成长为专家的典型代表。这一路径并非偶然。他说,自己从小“对设备很感兴趣”。这份兴趣使他勤于学习、勇于攻坚,也乐于和同样爱好技术的人探讨、交流,分享心得。
他的后辈,测试部技术支持科经理小杨说:“我刚进公司时,遇到一些问题请教老杨,虽然与他的工作未必直接相关,但他总是有求必应,没有一点儿架子。每次我们科室受困于设备难题请求支援,他只简单说一句‘我来看看’,基本上总能找出故障点,并予以排除。”
有一回,一台进口的车身控制模块测试设备发生故障,技术支持科借助诊断工具确认是内部板卡损坏。但当时,板卡的软硬件都是外方设计制作的,也没有留存备件,修了大半天也未能恢复。晚上八九点,杨建军得知后马上赶往现场,查资料、测数据,熬到凌晨1点多,终于摸清了板卡的原理,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小杨回忆道:“老杨从没有埋怨,只有支持,支持完还告诉我们,哪个部分比较容易坏,要准备一些备件,或者把问题反馈给老外,看看能否在后续设计上加以改进。”当然,这些案例也成了杨建军探索自主开发的经验来源。
“技术创新科是部门最核心、技术要求最高的科室”
目前,测试部规模已从成立伊始的不到10人发展到70多人,杨建军担任部门技术创新科主管,主要负责非标测试设备的平台化、标准化工作。除了创建平台、建立标准和流程外,技术创新科还要预见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展新技术攻关。以杨建军的名字命名的“杨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上汽集团首批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它整合了整个测试部的资源,分组推动各个创新项目的实施,同时承担了培训、带教职能。倘若没有可靠的平台与较为成熟的新技术,后续的项目开发可能面临极大风险。用测试部经理的话来说:“技术创新科是部门最核心、技术要求最高的科室。”
从设备自动化到工艺自动化——这是整个部门要面对的新课题。2014年年底,技术创新科建成了第一条自主开发的轨道式自动化生产线。2015年,他们又规划利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实现搬运功能,减少操作工人数,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首个应用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项目预计7到8月就将投入使用。
在公司发展及直接经理的带领下,杨建军不断迎接新挑战,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创新项目。在此过程中,他跟着团队不断成长。获得荣誉后,他朴实如故,依然埋头在新项目的开发之中。他常常说:做得越多,收获越多。
如今,杨建军也看到了测试团队自主开发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如平台集成化、易扩展性等,而他也正向着缩短这一差距的目标努力前进。他始终走在创新的路途中,快乐地成长着。(杨阳 胡静华 郁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