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5年7月12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观点 汽车产业增长究竟该如何预测 专车还是用户要变革出租车行业? 电动公交客车将迎爆发性增长 智能化示范作用不可小觑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化示范作用不可小觑

□ 作者 乐乐

当前,以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进行,面临转型压力的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战略使命和核心理念上是一致的,都是整个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将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最终构建完全智能化的制造体系。

日前,中德智能制造创新论坛在沈阳举行,同期发布了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将共建合作试验区,以最简洁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实现两大工业发展战略的对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制造2025”已被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它既是最佳,又是最难的切入点。

事实上,“德国工业4.0”也是以汽车业为切入点的。原因是:工业4.0的核心就是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越是在产业链复杂、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高的产业实现,其价值和效果也就越大。而汽车正是这样的产业。另外,汽车的关联性、带动性强,从有汽车工业以来,世界上所有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技术都首先应用在汽车上,对整个制造业的转型都将有最佳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中国,汽车具有产业规模大、带动效应强、涉及产业多、影响范围广、产品数量众、质量要求高、需求多元化、资源技术资金人才密集等特点。未来,中国制造业要想有大突破,如果汽车不能做强,会非常困难。像装备制造业产出的机床、材料和工艺方面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可以在汽车上找到“用武之地”,而且这些相关产业也必须做强才能最终造出好车。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汽车是工业4.0的最佳载体,理应成为最佳切入点。汽车产业如能实现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将引领中国制造业成功转型,助力突破中产阶级陷阱,实现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征途中,汽车产业既是抓手,也是载体,更是龙头,汽车智能化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觑。

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最难的切入点。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中国汽车业面临的挑战还很多,诸如研发能力弱、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备、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标准接口不统一等多重问题,都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困难。这些不仅是实现“德国工业4.0”必须逾越的短板,同时也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最困难的地方之一。另外,当下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还在工业2.0—3.0之间徘徊,要直接走向4.0,就需要跨越式的发展,这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前,美国、德国、日本都在积极进行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将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未来的战略制高点。中国别无选择,无论基础如何,都必须参与到这一轮的竞争中来。

不过,中国汽车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作为新兴的汽车大国,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本土市场,完全可以自成一极;体量庞大、体系健全;互联网产业发达,网络创新意识强;此外,还有后发优势。这些都将为中国汽车实现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的支撑。另外,推进完全智能化的汽车制造体系,实现制造和技术的融合与发展,需要国家在总体架构设计和标准规范制订方面加大力度,做好顶层设计,选准突破方向,加快落地实施。整个汽车制造业的生态都将被重塑,再也不能沿着以往的思维模式和惯性去思考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