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5年7月26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职工家园 上汽职工摄影协会举办微电影主题讲座 上海大众启动全员创新主题实践活动 泛亚创新工坊巡礼揭幕暨“泛米粒”微信号发布 创新力量助推“大通速度” 练好技能 践行愿景 推进民主管理 践行绿色制造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力量助推“大通速度”

——记上海市模范集体、上汽大通G10整车产品工程研发项目组

上汽大通G10整车产品工程研发项目组成立于2011年年初,主要负责上汽商用车全新MPV平台新产品的自主研发。在上汽集团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这支团队充分发扬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大通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整车研发。

如今,以这支团队成员为主的“大通G10轻型MPV创新工作室”成为技术中心工程师的创新摇篮。同时,该团队获得“2010-2014年度上汽先进集体”“2010-2014年度上海市模范集体”等荣誉。然而,回忆起当时的开发过程,几乎团队里的每位成员,都觉得“痛,并快乐着”。确实,在他们身上,有太多故事可以讲述。

2014年6月,上汽大通G10整车实现量产并顺利投放市场,不仅丰富了上汽自主品牌商用车的产品线,更填补了国内自主品牌全领域MPV市场的空白,树立了细分市场的新标杆。然而,让人不敢想象的是,G10背后的开发团队竟是如此年轻的一支队伍。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年龄不满30岁,他们中有的是刚毕业不久的应届生,有的是仅从事过零部件开发的技术人员,对整车正向开发稍感陌生……于是,在团队成立伊始,项目总工程师胡锫就一遍遍地向这些经验略显不足的年轻人灌输整车正向开发流程,鼓励他勤学勤问。

同时,由于这是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首次进行全新的自主正向开发,缺乏相应的流程指导,而项目的开发进度和质量要求却几乎超出相对成熟的乘用车行业标准。事实上,整个开发过程共发布超过4000个零件数据:完成了近百辆样车的制造和试验认证工作,整车耐久路试试验里程超过75万公里:解决超过2000个在试制和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超过3300个整车虚拟装配问题;从产品试生产开始,累计发布超过550个车型代码,达7200条BOM行;项目开发过程中,对数据和BOM行的维护变更超过13000次……这些数据仅仅是G10产品开发工作量的一个缩影。对团队成员而言,加班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们从未叫苦累,不断地进行试验,反复摸索,甚至有时会为了解决一个关键性难题,奋斗到深夜。

作为一款全领域MPV车型,G10具备商用车配置多、个性化需求明显的特征,因此产品开发的工作量要高于一般的乘用车车型,特别是G10的开发过程需要整车集成、动力、底盘、电器、车身内外饰、造型、试验认证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为了保证项目的持续、有序推进,项目组成员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问题。以BOM管理为例,为了提升准确性,负责工程支持的陈秋菊从工程样车阶段即牵头开展BOM验证工作。她带领工程师现场跟踪12辆样车的装车过程,累计发现130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持续跟踪,直至将这些问题全部彻底解决。同时,她还牵头进行了8次BOM完整性检查,累计发现193个问题,并逐一进行排查。可以说,对BOM的校核及验证,有效提高了BOM的准确性,为后续试生产阶段的造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看着项目组成员一步步走上正轨,已能逐步跟上开发的节奏,胡锫积极鼓励他们在开发手段、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大胆进行创新,产品开发效率和质量提升效果显著。例如,他们在商用车上首次进行了满足行人保护法规的设计:通过采用大量虚拟仿真技术,提高了整车开发效率,降低了风险和成本;搭建整车CAN网络通信平台,保证了动力总成、底盘和车身电控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同时实现了整车及相关零部件的故障诊断、下线配置、下线检测和在线刷新程序等功能;通过搭建控制器子系统测试台架,并应用于包括车身控制模块、组合仪表、倒车雷达控制器、胎压监测控制器、电子稳定程序等在内的各类车辆控制器的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等。尝到了创新成果带来的甜头,项目组成员“拼”的劲头更足了。同时,在项目总工程师胡锫的牵头下,“大通G10轻型MPV创新工作室”于2014年正式成立,为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激励平台。如今,“创新无所不在”已在上汽商用车公司蔚然成风。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最终,他们仅用3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G10从产品前期架构设计到正式投产的全部工作,创造了上汽商用车自主研发的“大通速度”,令业内称赞。同时,他们还为上汽商用车整车自主研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培养了大批技术研发人员。(见习记者 许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