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当你去美国旅游,走出机场,掏出手机,用滴滴叫了一辆无人驾驶的纯电动汽车送你去提前预订的酒店。你舒适地坐在车里,享受着一切便利时,也许会问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这么方便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共享出行、无人驾驶技术,以及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都在2016年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滴滴优步中国二合一
当苹果于2016年5月宣布对滴滴进行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时,许多外国媒体还不知滴滴为何物,他们在新闻里认认真真地标注:“滴滴,中国发展得较好的打车软件之一,是优步在中国发展的竞争对手之一。”
当滴滴于8月宣布正式收购优步中国时,已经很少有外媒会花大篇幅去标注滴滴了,他们已经默认了滴滴是一个行业的“常识”,在中国共享出行领域有一定的“江湖地位”。
不只是中国,共享出行正在全球各地以摧枯拉朽之势颠覆着传统的用车观念。美国著名打车软件Lyft的CEO约翰·兹默尔更是在社交网站上发表长文表示:“到2025年,私家车将在美国主要城市销声匿迹。”
也许这样的预言过于武断,但共享出行的风靡已成既定事实。共享出行极大地淡化年轻人购车,甚至考取驾照的欲望。
象牙塔外的无人驾驶
打车软件的出现不但阻挠了汽车企业的新车销售生意,甚至还和汽车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搞起了“军备竞赛”。
2016年,无论是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还是通用、沃尔沃、奔驰等传统车企都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优步、Lyft等用车平台也适时加入战局,希望利用自身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在无人驾驶研发领域抢占先机。
虽然这些企业在美、英、中等国家的道路上试运行了一批带有无人驾驶功能的车辆,但该技术依旧停留在象牙塔阶段,它只是一些实验、只是一些内测。
特斯拉在2015年下半年把这项技术从象牙塔里带了出来。随着销量的攀升,2016年,数百万辆带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Autopilot)的特斯拉上路。问题随之而来。2016年7月,特斯拉接连发生3起车祸,其中一起车祸导致了驾驶者的死亡,这是自动驾驶闯下的首桩命案。更严谨地说,这是特斯拉的Autopilot闯下的首桩命案。
接连3起车祸把特斯拉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给所有正在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纯电动车成趋势
2010年前后,各大车企对于汽车动力总成的技术路线还是有争议的。丰田、本田偏向混合动力,雷诺-日产偏向纯电动车,德国车企则倾向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而在2016年巴黎车展上,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开始吆喝起了自己的纯电动车型。
奔驰甚至发布了一个专注于纯电动车的子品牌EQ。大众CSO(首席策略官)托马斯·塞德兰则在巴黎车展上表示,大众将发布17款混合动力车型。到2025年,大众集团将拥有超过30款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销量将在200万到300万辆之间。
而一直在坚持混动和氢能源技术的丰田也宣布要造纯电动汽车。通用更是走在了众多车企的前面,其推出的雪佛兰Bolt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3,但售价要亲民得多。
根据《纽约时报》等多家外媒的预测,中国复杂的城市路况更有利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也许中国会率先在全球实现无人驾驶。那么,文章开头的幻想就需要变一变了:若干年后,当你去美国旅游,坐在一辆滴滴提供的无人驾驶纯电动汽车里,体验了一会儿说:“嗯,感觉还是中国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更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