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先后公布了2016年财务报表或业绩预告。数据显示,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巨头,大多数汽车零部件公司均实现了收入增长或利润增长。其中,不少公司对于新产品的投入,以及为了业务扩张所进行的投资收购已经逐现成效,并为其喜人的业绩作出了一定贡献。
整体行业向好带动增长
截至今年1月22日,沪深两市共有55家上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布了2016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超过九成的公司在2016年实现了利润增长。潍柴动力名列榜首,预计2016年全年实现净利润约21.5亿~25亿元,同比增长55%-80%。
再看跨国零部件公司。近期,大陆集团、博世、德尔福等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公布了截至2016年年底的全年或季度财报,几乎所有公司业绩飘红,其中不少都得益于中国市场对其作出的贡献。比如,爱信精机2017财年前三季度(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营业利润达1622亿日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中国市场为其贡献了419亿日元利润额,超过总利润的四分之一,仅次于日本本土市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国内汽车行业整体形势较好,这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去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呈稳定增长,与之相关的发动机及零部件企业利润实现增长。
高新产品成核心动力
为了避免低端同质化竞争,领跑市场,零部件企业需要抓住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电动化的行业趋势,投入资金研发新产品。从一些跨国零部件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不难发现,这些年来,他们投入研发的高新产品已经成为其业绩增长的“致胜法宝”。
以大陆集团为例,去年,大陆集团实现销售额约405亿欧元,同比增长3%。其中,整车企业的订单金额超过了330亿欧元。除了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产品订单外(这类订单金额已超过30亿欧元),混合动力及电动车产品和系统的订单量也上升了17%,达到了12亿欧元。
又如,博世集团去年销售额达731亿欧元。其中,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经初步统计达440亿欧元,同比增长5.5%(调整汇率影响后,增长率达7%)。同时,在电动交通方面,博世电机、电力电子器件,以及电池等多个产品线已经投入量产,并且获得了30笔订单。此外,博世还投资了3亿欧元新建人工智能中心。2017年新年伊始,该人工智能中心投入运营。预计未来5年内,带有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将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10%。
“买买买”有了回报
近两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收购案例此起彼伏,不少企业都希望通过“买买买”实现快速发展。确实,有部分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
从全球滤清专家曼胡默尔公布的2016年财报数据来看,去年全年,曼胡默尔销售额达到35亿欧元。其中,曼胡默尔于2016年5月收购的阿菲尼亚旗下的过滤业务就为其贡献了5亿欧元。
2016年,德尔福的财政收入达167亿美元,同比增长10%。德尔福方面表示,该增长除了得益于其在北美州、欧洲及亚洲地区业务范围的扩大外,主要得益于其收购了英国电缆线束解决方案供应商海尔曼太通集团(HellermannTyton)。
这样的收购还在继续。新年伊始,为了提高销量,汽车座椅和配电系统供应商李尔集团表示,其将以3.0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安通林集团的座椅业务。据悉,李尔2016年销售额达到了185.6亿美元,同比增长2%(调整汇率影响后,增长率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