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9年12月1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特稿 自主产品如何撬动毫米波雷达市场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主产品如何撬动毫米波雷达市场

□ 本报记者 阮希琼

“对不起,你们的方案很好,但没有应用案例,我们还是无法采用。”拜访完客户,华域汽车电子分公司项目经理徐怡秋有些迷茫,坐在车里发呆了好一会。自从2014年华域汽车决定自主研发毫米波雷达以来,类似这样的场景反复上演。

不过,春天似乎越来越近了。今年进博会期间,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5G智能重卡商业化示范运行,连接起临港新片区与洋山深水港之间的智能转运作业。为这一辆辆自动驾驶的重卡提供感知的近百个传感器中,就有华域汽车的77GHz前向毫米波雷达。

而就在前不久,华域汽车的77GHz前向毫米波雷达成功投入量产,搭载在苏州金龙海格客车上。“相比我们之前已经量产的角雷达,前向雷达要求更高。这个项目是一个突破口,有了应用经验,就能获得更多客户的信任了。”徐怡秋说。

自主毫米波雷达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吗?

量产破局,迎难而上

毫米波雷达市场有多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5年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为18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五年前却完完全全被外资垄断。

“做自主毫米波雷达真的很难。”徐怡秋坐在员工休息区,向记者感叹。她的身后,摆放着一张折叠床。徐怡秋说,经常有同事做试验要熬夜,这张床就派上大用场了。

她回忆起华域汽车毫米波雷达的自主研发之路。2014年,华域汽车进行战略调整,将智能化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但他们发现,对基于目前技术实现智能驾驶的必备品——毫米波雷达,华域汽车并没有掌握自主技术。

迈出第一步总是艰难的。从0到1,意味着要打造一套完整的验证体系。“比如,我们今年夏天去试车,光一两个月的时间就有几十T的数据。海量的数据,怎么去分析?靠人工肯定不行。同时,我们要建立起足够丰富的场景库。”华域汽车电子分公司技术主管石磊面对记者娓娓道来,“所以,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要做项目,还要考虑如何把这一整套验证体系完善起来。”

更难的是,如何得到客户的信任。由于雷达的性能表现和道路环境高度相关,很多场景是通过仿真、模拟永远想不到的。因此,即使有了产品,但由于缺乏应用场景和数据积累这一自主产品的通病和软肋,鲜有主机厂愿意下单。

“即使相信你的实力,鲜少有整车厂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石磊说。

自主的机会在哪里?

但自主毫米波雷达并不是没有机会。

“虽然外资实力很强,但自主产品也有优势。”石磊说,“客户比较认同的一点是,我们是完全自主开发,在技术支持方面更灵活、更深入。比如,我们遇到过客户需要分析保险杠对雷达有没有影响。一般外资企业会告诉你一些硬性的条件,主机厂必须按照他们的条条框框去做,不然他们不承担风险。但我们就可以按照主机厂的需求去灵活地做一些分析。另外,由于雷达本身与路况直接相关,而中国的路况比国外复杂多了,因此国外积累的数据就不见得那么有效。就中国市场来看,我们也有希望借此形成一定的优势。”

2015年,上汽乘用车着手打造“全球第一款量产智能汽车”荣威Marvel X,华域汽车的24GHz毫米波雷达产品成功配套该车型,成为国内首批量产毫米波雷达的供应商之一。量产24GHz角雷达后,华域汽车一直想进入77GHz前向雷达市场,但一直难以取得突破。

据介绍,角雷达支持的是变道辅助、变道预警等功能,本质上是提供报警,因此并不会直接影响到执行机构;前向雷达则会直接影响到执行机构,比如遇到障碍物自动紧急刹车。只要有一两次误判,都会给车内人员带来不好的驾乘体验,甚至带来安全问题。所以,进入前向雷达市场,比进入角雷达市场要难很多。

去年,一项法规的颁布,让华域汽车将目光转向了商用车。最新国标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9米以上大客车将强制要求装备AEB(自动紧急刹车),但目前市面上的大客车尚未大批量安装这一系统。

“当时正好有个契机,金龙想做一款纯自主开发的客车,在市场上寻求比较成熟的自主雷达,我们两家就一拍即合了。”徐怡秋说。

仅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华域汽车的77GHz前向雷达就完成了交样,今年3月开始批量生产,4月顺利通过法规测试,成为首个通过交通部营运客车AEB法规测试的国产雷达。如今,搭载着华域汽车前向雷达的客车已在路上驰骋。

“商用车个性化比乘用车强得多,可能一个配置的车型就生产20-30辆,我们能为每一款车量身定制,重新去做标定,但一些国外巨头就满足不了。遇到的路况也千奇百怪。比如,有的是旅游大巴,还会走山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石磊说。

这更为华域汽车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刚开始只是觉得接到了一个客户,可是越做越发现,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市场。”徐怡秋说,“商用车那么挑剔的客户,个性化要求那么高,我们都能满足,而且做得还不错,我们和乘用车的客户谈也更有底气了。进入乘用车市场的过程可能比较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通过商用车这一平台不停地去做技术积累。”

观念变了,格局变了

从整个市场来看,传统零部件龙头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出货量前五家企业均为外资企业,市占总和为68%。

不过,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和五年前外资完全垄断的局面相比,自主产品也开始发力,除了华域汽车,一些民营企业也纷纷加快研发速度。预计未来1-2年,具有量产产品的自主企业会越来越多。

“以前,主机厂选择供应商,A点、B点都会定外资企业;现在,A点定一家外资,B点会选择一家国内自主企业。因为他们发现,我们配套下来还是有能力做好的,也开始愿意信任我们了。”徐怡秋说,“比如,我们配套荣威Marvel X表现不错,在这款车的带动下,我们接了不少订单。2015年开始,上汽乘用车的高端车型基本都装了我们的24GHz角雷达。明年开始,我们的77GHz角雷达也会全面配套上汽乘用车的高端车型。”

“我们争取一步步慢慢突破。大家都知道汽车电子化模块很难,但如果不做,我们就永远没有这项技术。”徐怡秋说,“短时间内全面赶超人家说不上,但当你想考虑一款国产自主雷达的时候,我们一定是你们考虑的第一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