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0年2月2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特别策划 战“疫” 上汽员工在武汉 我们花了3天时间完成了1000台的“救命”订单 我骑着摩托车为武汉医院送了7200个口罩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骑着摩托车为武汉医院送了7200个口罩

□ 本报记者 严瑶

口述人:丁玺魁

上海汇众武汉子公司 设备工程师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我被这句刷屏的话深深打动,因为我正处于尘土飞扬的现实中。

几天前,我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了,变成了一张黑白图片:一个人困在地上,身后是蝙蝠张开的巨大翅膀。

我知道,疫情之下,没有局外人。

我决定上前线

我是2014年加入上海汇众的,目前负责设备以及工装夹具的管理类工作,是一名设备工程师。

大概是1月中旬,武汉当地人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件事。这时候,我们公司领导层的反应非常迅速,总经理周勇在早会上要求大家汇报员工的健康情况,还将公司存有的口罩发放给员工。可以说,我们公司是最早一批开始重视防疫工作的企业之一。

之后,公司还成立了党员突击队,自发召集志愿者去社区等地参与执勤、测量体温等工作。每天早上,我们在公司微信群里汇报各自的健康状况。

1月24日大年夜,走在武汉街头,已经基本上看不到行人。

前几年,因为兴趣爱好,我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加入了一个100多人的摩托车车友群。疫情刚来时,网上还没什么报道,但在我们车友群里有5位同济医院的朋友,他们在说医院各个科室的医生都像打鸡血一样,自发报名去前线支援。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动又敬佩。

1月25日,我加入的这个摩托车车友群发了一条消息:有一批口罩到货,需要司机送去医院,有谁可以送货?

我一听机会来了,马上说我可以去。其中有一个目标医院就在我家隔壁。然后,同一天里,这个群还发起了募捐活动,有车友可以联系到护目镜厂家,我们准备把这些防护物资直接捐给医院。在群里,我捐了200元钱,聊表心意。

妈妈晕倒了

1月28日,车友群的口罩到货了。我们这些送物资的志愿者就组成一个群,到物流点提货。我拿了两箱口罩,共7200只。第一天晚上,我先送了一箱去紫荆医院。剩下一箱,因为一直联系不上医院的医生,我就先拿回家,准备之后再送。

没想到,第二天我自己家里出了点事。我妈早上起床后突然晕倒了,我打了120急救电话将她送到医院急诊,在那里忙了一天。当时,我特别害怕我妈被感染。在医院急诊科里,旁边床上全是感染病人,还有一个床的病人刚刚去世。

不过,我们有了准备,防护都很到位。而且这家医院不是定点发热医院,人口密度不大,医院的消毒措施也做得很好。

接下来的两天,我没敢出去,在家照顾我妈。本来群里有朋友说帮我把那箱口罩拿走送去医院,但是他们有人还要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没什么时间,就一直没过来。

骑着摩托再次出发

到了1月30日,我妈已经没事了。我想着还是自己把口罩送过去吧,不过当时已经不准私家车上路了。我决定骑着我的摩托车,把这箱口罩送到武汉市中心医院。

1月31日,摩托车车友群筹集的护目镜也到货了。第二天早上,大家就集合去分发护目镜。这次运送,我分到80个护目镜,分别送往汉阳洲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部战区医院。

车队里同去的有两位同济医院的车友,他们是在待命、准备随时去往一线的人。现在,其中一位医生已经在抗疫第一线战斗了。

我的爷爷奶奶是上海人,我在新闻中看到上海的医疗队一批批地前来支援我们,觉得特别亲切。我所在的公司也正在尽全力地采购和运送急需物资至武汉。我想,有许许多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战士,以及所有人的团结协同,这个疫情,我们一定可以战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