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1年6月1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党建 打卡红色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证历史转折的红色圣地

打卡红色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

1955年秋季,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二楼靠西的厢房里,一群人围在一面白墙前,小心地使用清水对墙面进行冲洗。随着墙灰逐渐剥落,下面慢慢地露出一行深色字迹——“共产党是世界革命的唯一领导者!”现场人群顿时欢声雷动。

在历史的迷雾中探寻

如今,当你来到贵州省遵义市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可以在博物馆的红军标语展区,看到各色各样的红军标语。当年,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命令:各部队立即动员自己整个部队中凡能写字的,用木炭、用毛笔,用大字、用小字,在屋壁上、在门板上,遍写下列材料十二条,做到每人每天至少写一条。从连队到军团的干部以身作则,自己动手写,写满整个宿营地。因此,红军指战员是走一路写一路,边作战边扫盲,很多战士要花费一周,甚至几周时间才能学会“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拥护中国共产党”这样浅显易懂的标语。当他们用尚显稚嫩的字体将这些标语写在墙壁上时,却从没有想过自己的“作品”历经多年后,会成为后代中华儿女了解红军长征精神最好的载体。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为了解决长征初期始终困扰红军的军事指挥体系和组织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

会议着重分析和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全面而深刻地批评了王明、博古、李德等人所犯的“左”倾教条主义军事错误。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对常委负责的工作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原有“三人团”,改由朱德与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工作。

根据遵义会议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最高领导层进行了一系列调整。遵义会议明确了红军作战的正确军事原则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纵横于云、贵、川三省边界,与敌人周旋,调动打击敌人,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使红军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挫折走向胜利,转危为安、转败为胜,最终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实现红军北渡长江、战略转移的胜利。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沿着长征路线搜集革命文物

经过遵义会议和扎西整编,红军得以在赤水河畔迸发出长征出发以来前所未有的灵活和迅猛,二渡赤水,并迅速取得娄山关和二占遵义两场大捷。对于这一段让红军和长征前景拨云见日的神奇逆转,每一位亲历的老红军都铭记在心,久久无法忘怀。195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诞生30周年,内务部和文化部联合发文,要求长征沿线各地区修建革命事迹纪念馆,保护革命文物,并颁布《征集革命文物令》。遵义地委、行署专门开会研究后,决定成立“遵义会议纪念馆建设筹备委员会”。谁来担任这个筹委会的“主心骨”?着实让所有人费了一番脑筋。最后,大家一致提出,应该由参与过娄山关战斗后留在遵义的老红军孔宪权负责。

1952年10月,遵义会议纪念馆建设筹备委员会和遵义人民图书馆派出工作人员,在遵义专区所辖的赤水、仁怀两个县重点搜集长征文物。这次搜集工作历时55天,工作人员除部分路程乘车、乘船外,其余路段主要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行进,步行里程达1000余公里,搜集到的文物以实物和标语为主,包括指南针、手榴弹、十字镐、水壶、钢盔、红军钞票、雨衣等共127件,以及木板标语共100余条。

与此同时,孔宪权带领着筹委会和图书馆的同志,查阅了当时能够找到的所有老红军有关遵义会议的记录,初步判断老城杨柳街天主堂为遵义会议会址。但在1954年1月,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经过调查,得出遵义会议“是在遵义旧城一个军阀(当时为一师长)柏辉章的公馆内召开”的判断,孔宪权等人据此推断,坐落在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子尹路的柏公馆最有可能是遵义会议会址,便迅速对公馆主体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封存保护。很快,北京方面就收到了由遵义会议纪念馆建设筹备委员会绘制的相关区域建筑分布图和图片集。195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办公斤主任杨尚昆亲自写信给贵州省政府,信中回忆了他亲历的遵义会议情况,特别讲到“遵义会议是在黔军柏辉章家召开的”。至此,遵义会议会址最终确定。

让参观者深入历史

1955年10月1日,遵义会议纪念馆筹建和策展工作基本完成,纪念馆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1959年10月1日,遵义会议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1961年3月,遵义会议会址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64年11月,毛泽东专门为纪念馆亲笔题写“遵义会议会址”;同年,有关单位在对遵义会议会址进行多次勘探后,判断必须对建筑主体进行保护性维修。鉴于柏公馆主体木结构年久失修,纪念馆方面在贵州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将会址主楼整体落架,通过安装原件,加固了内部结构,保证参观者能够登上二楼参观遵义会议会议室。

自1970年以来,遵义会议会址接待中外游客近9000万人次。但潮水般的人流也让这座已经走过60年风雨历程的老建筑不堪重负。2004年,文物部门聘请具有维修设计资质的单位对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洽部旧址、毛泽东等人住处旧址进行勘察设计,按程序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后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文物部门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于2009年、2012年完成了这几处旧址的全面维修。

1995年,杨尚昆逝世,他的遗体火化后,露出长征途中受伤后留在体内63年的弹片。杨尚昆在去世前,专门叮嘱他的家人,要将弹片捐赠给纪念馆。该弹片现在已经是纪念馆馆藏的一级革命文物。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遵义会议纪念馆已经成为一座占地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大型革命历史博物馆。

2008年,遵义会议纪念馆对外实行免费开放。如今,每年有超过400万名中外观众来到这里参观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之地。而“遵义会议精神”——“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早已熔铸成永远流消在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基因,如星辰北斗,熠熠生辉。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社《国家人文历史》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