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1年7月1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企业之窗 汽车数据安全问题须重视 本田、奔驰尝试取消4S店模式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汽车数据安全问题须重视

□ 作者 张卓然

数据,应当归属于用户,掌控于国家,并为有良知的企业所用。

7月6日晚间,受网信办调查、App被封的影响,在纳斯达克低调上市的滴滴股价重挫,低开24.34%,尾盘报收12.49美元,跌幅达19.58%,上市第四日即遭遇破发。股价“一泻千里”的同时,滴滴还面临法律风险。

滴滴缘何被封?有传言说,“滴滴在海外上市,把用户数据打包交给美国。”这一说法已遭到滴滴副总裁李敏驳斥。但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等相关议论,已是铺天盖地,再也按捺不住。

数据安全,是近年来愈发为人们所重视的话题。然而,与话题关注度成正比的是,互联网企业侵犯个人隐私、泄露数据的事件屡屡发生。

不同于互联网崛起时的时代背景,拥有更高起点的智能网联汽车,能不能完美躲过那些在互联网时代被踩过的坑?

那些无处不在的坑

就在最近几天里,有两件事关数据安全的新闻成为网上热点话题:一是滴滴事件,二是腾讯游戏“零点巡航”功能涉嫌夜间采集用户人脸信息,侵犯个人隐私。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数据不安全,早已是有目共睹。“看个视频都要读取我的位置信息,装个手电筒App竟然还要我的通讯录权限。”有用户就曾在网上吐槽手机App对数据的滥采、滥用。

数据安全问题之所以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早期,企业更关注巨大的增量红利与挖掘用户数据价值,而用户对维护自身数据的意识也较为淡薄,埋下了数据安全的祸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对数据安全的意识逐渐强化。但回过头来却发现,互联网头部企业统治市场的格局已然形成。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读取、密密麻麻的隐私协议,以及互联网巨头们在寡头垄断格局下“舍我其谁”的傲慢,用户保护自己的数据,基本上如纸上谈兵。

哪里更容易摔倒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为近3亿辆。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数量快速增加。预计最近几年,智能网联汽车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基数庞大的同时,数据产生的速度也相当迅猛。“随着感知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相继成熟,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其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每天产生的新增数据,可能得按照TB来计算。”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海量的数据,并非全部有效,但是经过筛查、加工,会产生极大的利用价值。善加利用数据自然会是未来智能驾驶的“蜜糖”,但令我们担心的是,随着资本的介入,“蜜糖”成了“砒霜”,对数据的妥善利用可能会逐渐转向挪用、滥用,甚至成为资本搜刮信息、进一步增值的工具。

从个人层面看,智能网联汽车有可能造成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行程信息等个人隐私泄露;智能汽车若遭到远程操控,也会影响到人身安全。从社会层面看,车辆远程操控、数据泄露更有可能成为犯罪工具。而从国家层面看,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数据安全隐患更为致命,甚至会威胁到国家安全。

面对诸多安全隐患,政府对于数据安全,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正在加紧立法保护。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6月24日,工信部起草了《关于加强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目前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数据主权受关注

由于历史因素以及意识形态,欧盟在数据安全领域,过去对美国保持高度信任。然而,2013年,棱镜门事件爆发。由此,欧盟在网络与数据安全战略制订中开始脱离美国,并逐步确立“欧盟模式”。

2018年,欧盟出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并于近期在这一条例下发布《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的标准合同条款》和《国际数据转移标准合同条款》,构建了一套完整且独立的数据安全法律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允许欧盟数据自由跨境流动到美国的《欧美隐私盾牌》协议失效,多家美国科技巨头,包括脸书、Zoom、Skype等均被禁止向美国传输其欧盟用户的数据。

可见,网络与数据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无论是欧盟、美国还是滴滴事件中的中国,都将加强数据监管视作关键,“数据主权”已成为国家安全所需关注的一大焦点。

不仅对于国家,对于消费者,数据安全也应当成为关注的重点。无论如何,互联网时代踩过的坑,绝不应该在车联网时代再踩一次。数据,应当归属于用户,掌控于国家,并为有良知的企业所用。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到来,希望用户在选购车辆时不再“两害相较取其轻”。面对无法保障数据安全的汽车,用户有权利说“不”,也理应说“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