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1年7月1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人物·榜样的力量 自动化车间里年轻的“老师傅”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动化车间里年轻的“老师傅”

访上汽十佳青年标兵李星鑫

□ 作者 邹勇

在华域皮尔博格昆山公司见到李星鑫时,他刚刚检查完机器人的工作状态,从车间匆匆赶来。“目前,昆山公司有12条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打交道是我日常的工作之一,我和部门同事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近几年,汽车产业正在从传统制造向“智能智造”转变。为了加快新上汽的建设,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李星鑫便是其中之一。

2010年,李星鑫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进入华域皮尔博格工作。他主要负责设备维护、设备改造、新项目开发工作。从2013年开始,公司引入自动化生产线。作为公司自动化项目改造创新团队的一员,李星鑫主导参与的产线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为现有的铸造生产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将重力铸造带入了绿色智能制造的行列。

“自动化”从理论到实践

10年前的华域皮尔博格还是个粗放型的热加工企业,生产环境一般,自动化程度低,靠着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着热加工生产。

10年后的今天,华域皮尔博格拥有业内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以及全新的绿色、智能、数字化铸造工艺。这一切,还要从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说起。

“2013年,公司引入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转型升级。机器人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设备,我所学的正好也是自动化专业,所以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那时候,我的师傅王琳(上汽工匠)告诉我,一定要把机器人程序搞懂,以后的机器人要我们自己来调试。我就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吃透,想方设法搞懂每一行代码。”李星鑫说,“在调试机器人时,碰到师傅去德国出差,我一个人先顶上。由于之前没操作过机器人,我就一边调试,一边和师傅沟通。有时要调试到很晚才下班,但由于时差原因,师傅正好能及时回复我。结果,不到一周,我们就把整条自动化生产线调试好了。在公司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启动仪式上,我躲在舞台后面按下了启动键,当时感觉很紧张。后来,调试新的机器人就变得得心应手。”

在2016-2017年期间,李星鑫独立承担并完成了清整3条自动化生产线DP总线通讯改造升级项目,大大减少了实际的通讯接线,降低了故障频次。该改造项目获得了公司2017年度优秀合理化建议奖。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公司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2017年度的生产效率较2016年度提高了15%,产值提高了2000万元。

从2017年年底开始,公司的生产线从“有机”切换到“无机”。与使用添加剂的“有机”工艺不同,“无机”工艺采用热空气制造泥芯。工艺流程的本质变了,生产设备也要随之更新。“公司采购的是德国进口设备,调试程序使用德文标注,让人非常头疼。虽然要多花时间进行调试,但我们还是如期完成了任务。工艺流程改进后,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宝马、奔驰都来找我们生产发动机缸盖,公司的‘无机’技术在全国是有名的。”李星鑫显得很自豪。

如今,仍在一线拼搏的李星鑫已经成长为车间里的“老师傅”,帮助更多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他积极开展各类讲座、授课、技术交流,帮助员工们提高个人理论知识;带领年轻工程师奋斗于技改项目中,一起分享项目成果;及时与他们分享和交流维修心得,让他们可以从容应对工作。

“双轨制”拓宽发展空间

回忆起当初入职华域皮尔博格的经历,李星鑫颇有感触:“当时公司来学校招聘,面试官提的问题是,‘如果门把手坏了要怎么修?’看似简单的问题,考察的是应聘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觉得进入公司实习能够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后来实习结束,我就留在了公司。”

刚进入车间的时候,李星鑫并不是直接做维修工作,而是要到每个工段去实地体验。由于从事的工作在热加工行业,作业环境艰苦、劳动强度高。“在高温、噪声、粉尘的环境下工作,要吃得起苦才行。现场操作人员对我说,‘你们大学生来这里是待不住的,过两年可能就会跳槽。’那时候,我刚接触维修,也没有多想。”

让大家佩服的是,李星鑫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并且成为公司年轻骨干的优秀代表。由于业务能力突出,他代表公司先后参加了市级和全国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16年获得上汽集团PLC竞赛三等奖;2017年获得全国首届工业机器人竞赛三等奖和操作技术能手称号;2019年获得昆山市工业机器人竞赛二等奖;2020年获得上海市工业机器人竞赛银奖。

其中,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7年全国首届工业机器人竞赛。“我记得这次比赛的时间特别长,上午3个小时加上下午3个小时,中间只留了吃午饭的时间,我整整做了6个小时,还是感觉时间很紧张。全国首届工业机器人竞赛一共有60名选手参赛,代表上汽集团参赛的选手基本上来自整车厂,只有我一人来自零部件企业。虽然理论部分考得不是很好,但在操作部分发挥了优势,获得了第十名,自己也感觉比较幸运。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再去比试一下,目标当然是拿第一名,为公司、为集团争光。”

近几年,李星鑫积极地投入到公司自动化设备改造项目。作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工作期间,他共取得实用专利8项。其中,2020年的一项实用型专利《一种泥芯抓手的辅助装置》采用简易的橡皮辅助定位,有效地解决了无机泥芯搬运过程中的损坏问题,也更进一步优化了抓手的共用性功能。结合公司生产改造现状并融合自身技术特点,他还在自动化应用期刊上发表了两篇与技术改造相关的论文。

2020年,李星鑫被授予昆山市劳动模范称号。今年,他被授予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李星鑫凭借着自身的出色表现,为自己打开了一条职业发展通道:33岁的他已经成为公司装备车间的电气副主任工程师。“公司推行了‘双轨制职务评聘’制度,为不同岗位的员工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我就是受益者之一。”未来,他还能够向主任工程师、专家工程师,甚至首席工程师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断前进。

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李星鑫始终以此为“信条”,保持蓬勃朝气,勇于变革创新,为企业新一轮“创业”贡献青春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