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3年1月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特别策划 距离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一步之遥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友道智途又撤下了一批安全员和测试员

距离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一步之遥

□ 本报记者 顾行成

这个由5辆蓝色卡车组成的队列,中间3辆卡车的驾驶室内空无一人。很快,第一和第五辆卡车上的安全员也将“下车”。整个车队做到真正地无人驾驶。

还记得2022年10月,当友道智途刚启动二阶段减员化测试,即两车编队行进,第二辆车以“主驾无人”的形式驶上东海大桥的时候,友道智途首席架构师、智驾中心副总经理张显宏信心十足地表示:“友道智途在实现1500公里‘主驾无人’零接管目标之后,我们就相信,顺利完成二阶段测试肯定水到渠成了。”

当时,记者也没想到,张显宏所说的“水到渠成”,指的不仅仅只是二阶段的减员化测试。仅仅过了两个月,赶在2022年收官之前,友道智途正式宣布旗下“5G+L4”智能重卡东海大桥高速场景中队列跟驰“减员化”运营测试项目进入又一全新阶段,顺利完成5车编组、中间3车“真无人”的技术验证实现,将启动全国首例社会道路常态化“真无人”测试和运营。

也就是说,距离“一拖四”,即仅头车有安全员,后面四车无人的智能编队驾驶模式的实现,距离“真无人”驾驶常态化商业运营,友道智途仅有一步之遥。

“头车、尾车有没有安全员,其实在现在的鸿鹄智驾系统中已经没有区别。自减员化测试启动至今,无论是头车还是尾车,从来没有被安全员人工接管过。”张显宏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升级鸿鹄3.0之后,就要向商业化运营正式进军了。”

被推开的无人驾驶商业化大门

自2019年首次坐进5G智能重卡驾驶室起,三年多来,友道智途智能驾驶中心系统测试工程师周干几乎每天上午9点就要上车,最忙碌的那会儿,要一直工作到凌晨,除了吃饭和工作间隙的小憩,他几乎都在车上盯着随身带的电脑。

单车组队、单车离队、信号断连、信号断掉后前车的急刹车会不会给车队造成安全隐患、自动解散队列再重组、车队中插入社会干扰车辆后撤离再完成组队状态、根据前后车况实现自动变道、根据天气路况动态调整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到了港口和仓储地完成智能装卸货物……

三年多来,只要大桥没有封闭,周干就与他的测试工程师团队和5G智能重卡编队一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些看似枯燥却容不得一丝差错的测试,台风、暴雨、大雾……都是友道智途和周干他们的考场。

“东海大桥上的智能重卡只是我们的一个应用场景,随着智能重卡智能化和无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这个团队即将进入下一个考场。”周干告诉记者。据了解,2023年,友道智途无人驾驶场景将拓展到园区、矿山、港口,以及干线物流运输等领域。

“我们的5车编组、中间3车‘真无人’的技术验证实现,实际上为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应用推开了一扇很大的门。从这一刻开始,我们的商业价值能够得以体现,我们后续主要的工作就是把东海大桥上的无人驾驶模式向其他行业、其他地方复制,推动整个无人驾驶行业的大规模商业化发展。”友道智途CEO王瑞表示。

据介绍,友道智途拥有丰富的决策规划算法库,通过激光定位、视觉定位、卫星惯导定位三种方式在全场景确保定位冗余,并且在动态的车流中,用自研算法把换道绕行的功能做到更极致的拟人化。

“友道智途自研的鸿鹄智驾系统和各种感知、规划算法,在东海大桥这样的结构化路面上还是有点‘大材小用’。未来,更广阔的天地还在矿山、港区、码头等更复杂的商业场景。”张显宏向记者描述着友道智途的各种商业化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打开的全新天地

几乎与周干同时“撤下”智能重卡,友道智途智能重卡安全员谢波此前也已经在智能重卡上“坚守”了三年时间。作为智能重卡商业化应用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把更多的“谢波”解放出来,也是友道智途在这一全新领域不断进取的初心。

“过往的智能驾驶,大家都在打磨技术,我们可以把技术做到极致,把接管率做到极致,但是商业价值却不明显。不过从现在开始,我们领先行业,开始无限接近真无人驾驶,也就省下了人工。整个运输环节中成本最高的人工费用,我们用事实证明是可以逐步节省下来的。无人驾驶的商业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面对以智能化蓄势后的真正发力,正在规划无人驾驶商业化广阔未来的王瑞显得信心满满。

“就有点像打游戏,在远控中心,司机只要坐在一个像游戏操作椅的控制台上,就可以控制远在数十公里,甚至是数百公里之外的智能重卡,一名安全员可以远程监控10-15辆车,哪怕只是通过手机监控都可以。团队中的年轻人都蛮积极的,学得也快,毕竟这是一个只有人工智能时代才会有的‘新鲜’岗位。”谢波笑着说。

“人工智能和算法已经把传统司机的活都干了,不仅更像老司机,而且在某些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张显宏介绍,人工智能依靠数据训练,促进技术不断迭代,自动驾驶车辆在道路上遇到的不确定因素越多,复杂场景越多,人工智能算法愈加智能化。友道智途通过对智能重卡进行大量的封闭场景测试,包括全车无人压力测试、实车故障注入测试、场景专项测试、极限安全接管测试、远程操控测试风险最小化行动,目前已累计梳理11类、1216条失效模式,形成758个故障安全保障方案。

也就是说,每一辆智能重卡上,就相当于无数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监管、操作。鸿鹄智驾系统不仅让智能重卡具备拟人化跟车、超车和绕行等智驾功能,并且泊车时间相比人工泊车时间从110秒减少至65秒,一次无调整泊入率达到99%。

“在人工智能赋能的无人驾驶时代,相信重卡司机将会被重新定义,再也不是那种一年365天风餐露宿的职业了。就像现在,在远控中心的那些司机们,以前可能连做梦都想不到会从方向盘后面搬到控制室里,就像电影中的场景那样。”谢波不无憧憬地说道,“随着智能重卡步入真无人驾驶时代,我们这群人都将是历史的见证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