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一改此前对于汽车零部件的放开政策,规定:鼓励外资在华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但外资股比不超过50%。
外资零部件企业已现“围攻”之势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电动车是最有可能在中国首先实现商业化普及的,这是由于中国在政策、电网、市场潜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普及因素。而基于这个优势,外资零部件企业开始集体“围攻”国内电动车市场。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博世、江森自控、大陆集团、德尔福等跨国零部件巨头,争先恐后地展出新能源和电动车领域最先进的零部件技术。博世为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提供的解决方案涉及包括充电器、电力电子单元、电机、控制单元在内的动力总成部件,以及高压电池、制动系统、热力管理、充电设备、再生制动系统等。以电池管理系统著称的德尔福也将电动车系列产品推向中国,德尔福将电池管理系统称为“动力电子”系统。
针对设限比例各方反应不一
对于《目录》的出台,各方的反应不尽相同。跨国零部件企业负责人纷纷认为,“‘关键零部件’中的项目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方方面面,很多零部件在中国的生产工厂原先并不是按照‘不超过50%’的股比来投建的,这个政策将使得大批在华外资企业需要调整股比。”对于这个《目录》的理解,我们比较困惑,既然属于鼓励范围,为何又限制股比结构,实际上是对外资新能源零部件进入的一种限制。而这样的限制让有计划将新能源技术引入中国的外资有了顾虑,也有可能做出别的选择,比如选择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生产这些零部件,然后再出口到中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则表示,“如果我们放弃主导地位,简单地把市场让出去,那对中国零部件产业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是很可怕的。中国汽车市场很活跃,如果是合资,要留给中国零部件企业一些机会。完全放开的话,国外公司就长驱直入了,我们的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肯定就没有机会了。”(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