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上的“领头雁”
蒋素粉 36岁
延锋百利得气袋工厂主气囊生产线线长
蒋素粉来自河南一个叫“温县”的县城。2007年,气袋工厂刚刚成立时,蒋素粉作为第一批员工开始摸索气袋生产的缝纫技巧,也成为工厂的“开厂”元老之一。“摸爬滚打”是蒋素粉这几年的最深刻的体验,从防尘罩生产线成立到支援侧气囊气袋生产线,从主气囊气袋生产线到帘式气囊气袋生产线,每一个新的种类就是一个新的挑战,每一个新的职位就是一次新的调整。
凭着扎实的技能和丰富的现场经验,4年来,蒋素粉先后3次获得公司“季度之星”,7次获得“操作能手”,提出27条重要和有效的建议。对于在气袋工厂工作的员工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敢于面对挑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得住“安全件,我们在保护其他人的生命安全”的质量压力,不少人离开了,但蒋素粉喜欢公司这样的文化和氛围,只要有问题,很多相关、不相关的人都会主动地聚集在一起,在困难面前,她从来不感觉到孤单。
有人问蒋素粉:作为进城务工的“候鸟族”,为什么在延锋百利得做这么久?她说:“我喜欢这份工作,喜欢公司给我们的'家9的感觉。”作为一个团队的大姐,蒋素粉希望带领她的兄弟姐妹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融入这个城市,成为新时代优秀的汽车产业工人。
屡获嘉奖的驾驶员
薛鹏飞 34岁
安吉物流安吉迅达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业务部调度
来自江苏靖江农村的薛鹏飞,是一名退伍军人,2001年迅达公司组建时,他作为第一代老驾驶员参与到公司的物流运送第一线,一干就是8年,直到2009年从驾驶员岗位提拔到调度岗位。在这期间,薛鹏飞曾多次获得“优秀驾驶员”和“优秀管理干部”的称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三次获得“总经理嘉奖令”的嘉奖。
整车物流驾驶员的艰辛常人难以体会。2006年的9月,薛鹏飞和另外3名同事驾驶重载车行驶在甘肃六盘山上,突然,天气骤变,气温急剧下降到零下8度,鹅毛般大雪从天而降,山上所有的车辆都无法前行,只能原地等待。当时,薛鹏飞和他的搭档没有带多少衣服和干粮,尽管冻得瑟瑟发抖,但为了保证充足的燃油,他们舍不得开空调。由于不知道要滞留多久,他们在车内饿了只能省着吃,渴了只能喝点雪水。坚持了一天一夜,道路还不见解封,车上的人又饿又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公司总经理给他们下达了“万不得已时可弃车逃生”的授权。但是,看着满载的商品车,薛鹏飞哭了,他决定留下来,与车辆共存亡。最后,经过漫长的二天二夜自救保车的考验,薛鹏飞和他的同事们终于不辱使命,完好无损地将商品车送到了经销商手里,不久经销商的感谢信也随之而到。
独当一面的年轻人
杨杰 22岁
上海大众发动机厂装配车间装配一线c班装配工
今年只有22岁的杨杰,虽然年轻,但已经是车间里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2007年从技校毕业后,杨杰便进入了上海大众。分配到装配车间后,他虚心好学,跟着生产线上的师傅们熟悉流水线设备、学习各种机型的装配技能。大家发现,在同批进厂的年轻学徒中,他是“问题”最多的一个,几乎每天都会围着师傅们问一些关于设备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型号的装配工艺以及零件缺陷等问题,有些问题几乎连师傅们都招架不住。
慢慢地,工长、班组长和师父们越来越喜欢这个满是“问号”的学生。小伙子不但不懂就问,虚心好学,而且勤劳肯干,装配技能提升很快。不管什么机型,他都很快上手,快速掌握工作流程,甚至半天就能进行单独顶岗装配。“天道酬勤”,杨杰的勤奋苦学没有白费,才半年功夫,就熟练掌握了三岗、五岗的培训,能够胜任装配线上所有的岗位——年轻的杨杰已经成为“一线通”了!
由于表现突出,杨杰被评为厂部优秀员工。2009年,由于生产需要,发动机二厂装配车间要调动人员前往一厂区装配EA888生产线,支援这个首次在上海大众采用冷试新技术的新型发动机的生产。面对艰巨的生产任务,别人劝他说:“你年纪轻,刚熟悉了装配二线的工作,调岗位的事还是别接吧。”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了支援一线,杨杰毫不犹豫地投入到EA888机型的生产任务中,并乘着吃饭的间歇和下班时间学习上、下工位的装配工艺。仅用了1个月,他就掌握了三岗、五岗的装配工艺,为车间保质保量完成生产爬坡任务做出了贡献。
勤学勤练的“多面手”
邵文建 41岁
上柴公司船电发展部机加工车间G128机体组
邵文建是上柴公司为数不多的劳务工党员之一,被广大劳务工称赞为“岗位上的一面旗帜,我们的领头羊”。
作为一名技能基础比较差的劳务人员,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技能水平,其难度可想而知。3年来,邵文建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提高自身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水平上。他自学《机械制造基础》《车工工艺学》等五六本书籍,身上还常带着一本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操作要领和参考数据。为了学习机械加工的理论知识,他常常放弃国定长假的回乡探亲,等宿舍里的室友们都放假回老家去,只剩下他独自一人时,安静安心地看书学习,有时看得顾不上吃饭,就啃一点饼干充饥,有时实在看不懂,就打电话给带教的老师傅,在电话里“一煲”就是半个多小时。
有一次,邵文建的爱人看到人家老乡都一个个回去过节了,她还真的不放心,就悄悄地赶到上海,轻轻地走进宿舍,发现他趴在简易的桌子上在认真看书学习,书桌上还放着吃剩的饭盒。妻子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就这样,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邵文建不但实现了从初级工到高级工技能等级的“三级跳”,而且熟练掌握了班组12台加工设备的操作技能,特别是啃下了G128机体三孔镗床和加工中心等最关键设备的操作要领,成为一名操作上的“多面手”和优质高产手。
以身作则的“大班长”
姜卫东 42岁
上海纳铁福康桥工厂装配车间3班组
姜卫东是上海纳铁福康桥工厂唯一一位劳务工“大班长”,在他管辖的14条装配生产单元内,有近90名员工,日产总成24500根。
姜卫东带领的员工是清一色的男同胞,在平时的班组管理中,他利用男同胞好胜心强的特点,注入“你荣班组俱荣,你落后班组定落后”的理念,在班组中形成一种钻研技术、注重质量的风气。而他自己则以身作则,利用业余时间学技术、钻业务,短短几年时间,在“三班倒”的情况下,完成了高级工的学习。在他的积极鼓励下,班组中有25人获得了中级工证书,大大改善了班组中良莠不齐的技术等级局面,为生产的保质保量完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公司工会组织的多次技术比武中,他的班组有多位员工榜上有名。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如何让这种生命充满活力、生生不息,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为了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姜卫东非常注重通过新员工的培养来扩充自己的团队,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班组员工参加质量宣传讲座。
装配是产品加工的最后一道关口,他带领的班组认真发挥产品质量“关口”作用,曾多次发现且果断制止、杜绝严重质量事故,避免企业的损失。在发现质量隐患后,他总能举一反三,认真分析、解剖,通俗易懂地讲解,让班组成员及时获悉质量方面的知识,杜绝任何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他积极配合公司开展的“质量有心人”活动,一条装配线一条装配线地不厌其烦地宣传、引导,使员工生产积极性更好调动起来。在车间开展的立功竞赛项目中,姜卫东也格外细心认真,仅2010年在车间的持续改进项目中,就参与了其中的8项,为企业效益节约了近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