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两个“三级跳”发展战略的深化,生产基地和生产布局不断拓展,发展呈现“发展快、规模大、分布广、战线长、人数多、任务重”等特点及“一地多企”的特征。面对新情况和新任务,公司党委立足“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既成经验基础上,对党群工作开展形式、工作覆盖、运作模式、活动方式等方面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并积极探索、深化以“区域党建”的模式推进党群工作,助推经济中心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题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国有企业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全面提升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支撑。调结构、转方式、“走出去”已成为上海国有企业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企业“走出去”基地的增加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走出去”企业中党的建设成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探索诸如采取区域化党建的形式,对于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跨国、跨地、跨区域经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汽集团对跨地、跨区域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制订《关于上汽集团加强跨地区控股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跨地区投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等,要求“组织全覆盖、体系可复制、机制成常态、队伍增活力”。
一、开展区域化党建模式的重要性
1、区域党建模式的有效性
区域化党建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理论引入党建领域,从区域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在层级上,对基层党建工作实行中观管理,克服了宏观管理的不便和微观管理的缺失,较好实现了与上级党组织和一线工作的对接;在范围上,打破地域限制,变点状推进为块状规划;在功能上,整合各类党群资源和社会资源,变内循环为内外一体化循环;在机制上,以组织设置形式的创新为基础,推进内容创新和机制创新,强调互动共商,协同发展。
区域化党建对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对党建阵地建设、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统筹,使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更为科学,组织体系架构更加完善。同时,通过联合协调沟通区域内的各类社会基础单元,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力;通过充当基层社会的组织主体和领导力量,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和有序运作水平。
2、区域党建开展的必要性
延锋伟世通公司由上汽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伟世通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于1994年共同投资建立。随着两个“三级跳”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深化,公司业务领域覆盖汽车内饰系统、外饰系统、座椅系统、电子系统和安全系统等,已在全国及海外各主要汽车制造商集聚区设立了117个生产基地和供货点,为国内外30多家著名整车制造商提供即时化供货与服务,呈现出“发展快、规模大、分布广、战线长、人数多、任务重”等特点。为了实现向整车制造商提供零距离的即时化供货和服务,在部分地区、不同业务板块分别建厂,因此,“一地多企”的特征尤其显著。
同时,同地区的各企业也呈现出多个“共同”特点——公司名称共同有“延锋”二字、拥有共同的客户群体、面对共同的地域文化、需要和共同的政府部门沟通、需要遵循共同的地区人事政策等。单纯的“企业党建”模式已不能发挥“1+1>2”的效应。为顺应公司跨地域发展的新情况,在坚持“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原则下,急需采取以区域党建这样一种新的组织设置模式和教育管理手段来补充和加强,不断完善和深化推进跨地企业党建。
二、区域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在区域党建工作中,必须坚持处理好上级党组织的“源”、区域内各企业党组织的“汇”、工作平台的“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树立和发挥区域内各上级企业党组织的指导、协调、整合的功能,又要尊重区域内企业党组织的意愿。在探索和实践中,着力抓好主体建设(党群工作建设)和客体要求(服务项目设计实施)两个关键环节,提高融合党群、行政和社会资源的综合运作效率,以区域化、制度化、品牌化的运作方式,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1、以“思想引领”为核心,融入沟通交流新模式
思想引领工作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的范畴。在区域党建工作中,做好宣传沟通、信息交流、文化引领等思想工作大文章,能够在促进区域及整个企业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在思想引领过程中,我们注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跨国、跨地、跨区域的思想建设格局,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最佳效力,抓住与时俱进的时代脉搏。
开辟信息交流平台,发挥“连线”作用。为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我们创新开通《党员手机报》,面向上海及沪外的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开展宣传教育培训,通过设置公司要闻、党群信息、空中党课、先锋人物、节日祝福等栏目,每周向全体党员、积极分子编发短信,进一步创新党务公开平台、筑牢党员学习平台、搭建党群互动平台。
注重海外信息交流,发挥“连通”作用。为加强跨国基地与国内企业的信息沟通和文化融合,向海外员工、在中国工作的外国员工和参与海外项目的中国员工发行英语杂志月刊及季刊。
搭建同一宣传平台,发挥“联播”作用。通过子公司纸质报刊、信息媒体机及基地视频播放设备的基础宣传网络。共同的宣传载体,保证了沪外员工直观感受公司发展动态。
打造共同文化活动,发挥“联动”作用。重视总部文化与当地文化的整合与融合,开创了既有总部文化的“魂”,又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形”的特色企业文化。通过开展深入宣传文化理念的愿景周、理念故事会、团队集会,展现员工风采的体育节、艺术节,凝聚鼓励员工的入职周年庆、家庭日活动、感恩日活动等,实现机制常态化、多地同时化,延伸国内外,积极推进国内外、沪内外区域文化建设。
2、以“共建”为依托,探索“党群联建”新载体
在区域党建的管理中,我们不断转变观念,冲破传统的党建模式束缚,以“共建”为依托,探索兼具企业特点和行业特色、开放式的区域党建工作新模式。
理顺隶属关系。一是组织管理属资,党建工作与沪内企业同步开展;二是组织管理属地,党建工作采用属地与属资相结合,以属资为主的形式;三是对于暂时无法单独组建党组织的生产基地或企业,采用联合或挂靠的形式,与相邻企业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开展党建工作。
梳理建设流程。一是组织管理属资的,由其上级党组织直接管理跨地企业党组织的组建。通过公推直选的形式,选举产生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二是组织管理属地的,由其上级党组织与所在地上级党组织协商后确定。并通过民主程序,推荐、选举产生党组织委员会委员。由跨地党组织提出书记、副书记候选人,报其上级党组织和延锋公司党委,经与所在地党组织协商后,由所在地党组织发文批复。
固化工作机制。通过上下结合、党政结合的系统调研,借鉴业务运作系统的成熟经验和对应接口,遵循PDCA工作法,初步构建党群工作运作系统,并注重系统能复制、全覆盖、可运作、易考核等效能,制订健全区域党建工作管理规定,加强程序文件同沪外企业程序的对接,不断完善区域党建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体系化、模块化、信息化建设。
搭建党建平台。2011年,南京地区已成立5家子/分公司,员工人数达1200余人,党员人数近70名。根据各单位客户相同、地域集中等特点,我们在南京率先组建“南京地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以整合区域资源,进一步加强上下联动,促进横向互动,加强区域党建和文化建设,成片推进地区企业整体发展,以适应两个“三级跳”发展战略。
制订明确工作目标。南京地区党群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之后,制订了区域党建3年工作目标,以“党群工作协调委员会”为抓手,促进区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2011年初步尝试、搭建平台、开展活动;2012年扩大覆盖、总结经验、形成特色;2013年后要实现全覆盖,探索协调委员会与生产基地同步建设,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到2013年年底,先后在南京、重庆、烟台、沈阳、仪征、广州、柳州、北京、宁波、武汉地区组建了10个党群工作协调委员会。
形成系统工作机制。目前,从党群协调委员会工作开展来看,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工作机制。一是搭建区域性党建工作交流平台;二是探讨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成员单位间的党建工作学习交流;四是掌握地区员工思想动态;五是加强人文关怀;六是推动党工团联动建设。
形成“六共”活动机制。通过沪内外联合党课共学、主题大会共议、群众活动共联、班组结对共建、攻关成果共享、党政工团共进,有效助推了企业管理、有效构建了和谐氛围、有效推动了党群工作,也得到了行政方、客户及当地相关部门的认可。
3、以“育人”为重心,提升队伍建设新成效
加强外派干部能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外派干部代表着城市形象、公司形象、干部形象,需要将外派干部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一是要注重队伍结构,派何人、派何岗、派多少、派多久。二是要完善培训体系,抓住岗前培训、岗中培训、岗后交流。三是要丰富关爱机制,重视赴岗心理疏导、家属联系制度、丰富业余生活、定期关心走访。
推进本地化人才的培养。对于一些刚成立的企业,如采购、客户等核心岗位,采取外派;对于生产等管理岗位人员,派资深人员短期支持;对于比较成熟的企业,尽量培养人才当地化。今后,应进一步善于发现当地优秀人才,通过“把骨干变成党员、把党员变成骨干”,提拔任用当地干部;要相信当地干部、依靠当地干部、培育当地干部,使当地干部成为企业党建工作和经营管理的核心团队。
完善沪外企业人员配备。目前,主要采取“双肩挑”的领导体制,部分企业配备专职党组织负责人和专职党务工作者。今后,要进一步重视对党群干部的培养,把一些对党忠诚、意志坚定、品行高尚的年轻党员选拔到党群工作岗位上来,形成梯次配备。同时,对“双肩挑”人员,通过“党建研修班”“书记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提升其党群工作能力。
三、完善区域化党建机制的思考
1、“走出去”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延锋公司随着“三级跳”战略的深化,坚持“走出去”,开展跨地、跨国经营,推进有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首先,“走出去”是发展战略所需。为提供零距离的即时化供货与服务,公司着眼“整零协同”战略,跟进整车厂布局,坚持“哪里有整车厂哪里就有延锋的贴身服务”。面对企业间产品同质化趋势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核心客户不断推进全球化平台布局,公司必须坚持“走出去”,融入全球供应链,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2、“走出去”对未来党建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公司客户多类、合作多方、员工多元的新情况,党建工作的开展形式、工作覆盖、运作模式、活动方式等面临新挑战,尤其是区域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区域党建对“走出去”企业的党建工作开展作用举足轻重。
3、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区域党建的思考
新形势下,区域党建工作既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公司发展的新问题,更要重视职工的新期待;既要体现政治性、思想性,又要敏锐把握和充分体现职工的诉求;既要注意内容的正确性,又要注重实现路径和载体的有效性。并努力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内容范围、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化。
精心设计,完善体系建设。健全的体制机制是推动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应依托党群工作运作体系,构建一个目标明确、内容完整、管理科学、职责明晰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区域党建工作进行规划、建设与实施,并管控、持续改进;对党群组织的运作提供人、财、物及学习上的支持。通过系统的建设,使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进一步为区域党建工作提供体制机制的保证。
创新模式,探索组建区域党组织。为进一步发挥“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拟逐渐探索建立“区域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将进一步正确认识区域化党建与企业党建关系。区域化党建与企业党建应该是一种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企业党建是区域化党建的基础和着力强化的目标,区域化党建本身包含着企业党建的内容,是单位党建的一种拓展和完善。但是两者之间有着一些区别,如新建区域党组织的地位如何界定、如何通过区域的合理划分来提高区域党组织的初始凝聚力,这些势必需要在现有基层党建的组织架构上进行前瞻性的思考。
提升服务,深化工作机制。以党群协调委员会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区域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工作基础要抓牢。加强上下“联”动,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和区域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加强横向“连”动,促进沪内外企业区域间的沟通交流,形成横向渗透、纵向延伸、整体辐射的区域党建工作网格化工作格局;加强内外“链”动,加强与上汽兄弟单位间的党建协作,促进区域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和快速发展。二是工作触角要拓展。增强党群品牌工作辐射力,将上海地区在党建、工建和团建等方面比较成熟的、有特色的、职工喜闻乐见的经验,向党群协调委员会扩大和移植,由“点”及“片”到“面”,实现点面结合、横纵延伸、网格深化。同时,结合上汽党建联席会制度,开展“公转”和“自转”,打造“一地一品”特色党群工作,促进区域党建能力的整体提升。三是工作重点要突出。以客户为导向,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与同区域客户共同开展优秀支部结对、班组交流结对、质量体系建设、采购战略提升等活动。
总之,完善区域党建要从适应市场化、地域化、多元化的现实情况出发,以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基础,有利于调动党员积极性,有利于聚合企业、区域、党员和员工的力量为原则鼓励创新,加强党建探索。同时,还应该根据企业规模、产权结构、管理方式、所在地域等情况,适时研究加强和完善企业区域党建工作的相关指导意见,为企业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和工作指导。(本文作者系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