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雾霾天气加剧,大气污染防治开始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6年来首次没有提及“新能源汽车”概念,但“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等指向性明确的政策表明,新能源汽车仍被寄予厚望。
随着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加和城市不断扩容,城市居民对公交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新能源客车,特别是混合动力客车,非常适合国内现实状况,对城市多模式公交体系的完善,治理道路拥堵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推动智慧公交都市和低碳城市的建设,都有很大益处。
然而,政策的热度难以换来有效的市场回应,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仍有重重障碍亟待破除。
首先是配套设施不完善。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电池是核心技术,而充电站设施是最重要的配套。充换电站建设不仅投资大,还要有较大的场地。相比之下,换电比较方便,但是换电站建设投资大、成本高,国家并不提倡建设换电站。全国人大代表汤玉祥建议,应鼓励各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充电设施建设奖励。
其次是技术标准不完善。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标准仍然空白,电喷系统和自动变速箱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阻碍了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只是基础设施的配套,研制成本问题、电池体积和重量问题、新能源车的续航能力问题、电池的使用寿命问题和电池的环境危害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是新能源车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尽快落实、尽快研究制订具体的技术标准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重之又重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应多注重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市场推广和商业模式。
最后是购买客车的大型公交集团和旅游公司地方保护严重,一般他们只采购当地或者周边客车企业的产品,这成为阻挠新能源客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表面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缓慢是由于电池成本高、销售价格贵、充电设施缺乏,其实关键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新能源汽车只能在本地消化,难以卖到其他示范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