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他的第一眼感觉,就是“年轻”得出乎意料。随同采访的80后同事,事前就知道他是我国首批“青年计划”专家,是自己的同代人,可是采访后仍然情不自禁地赞叹:“哇!好年轻啊!”
这位年轻有为的80后国家特聘专家,就是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教授顾荣鑫。
留德十二载学业事业双丰收
今年34岁的顾荣鑫是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的“小字辈”,可是在德国学习工作长达12年。2000年,他在同济大学完成2年材料与工程专业学习后,远渡重洋去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攻读本科和硕士、博士学位。期间,他曾在鲁尔大学产品工程研究所工作,并作为总负责人,主持完成中德政府间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复杂设备运行的协同服务支持”。这个项目的重点是研究系统提供复杂设备在全生命周期运行时所需的多方面技术支持:通过项目设计出全新的协同技术服务模式,并以跨企业、跨地域的协作响应满足用户的需求;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综合管理组织技术、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和法律法规搭建成协作平台,让复杂设备制造商、供应商、用户群以及服务供应商在这个平台上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成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
2009年,顾荣鑫在鲁尔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狼堡总部工作,担任规划总部项目经理,主持产品规划和厂区规划工作。他与各车型整车企业积极协调,制订相应人员规划,明确项目推进进度,确保资金保障体系,尽可能在不引起不同品牌外形及表述冲突前提下采用通用件设计,以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在整合多个厂区开发人员、整体布置多个厂区生产线的基础上,这个项目采用创新的组织架构、数据库系统以及生产工艺,在短期内陆续推出基于同一平台的多款不同品牌新车型,并在半年之内全部上市。
顾荣鑫还负责德国大众中国市场的厂区选址、厂区总布置及生产线规划。其中包括南京老厂改扩建工程;仪征一期、二期工程;成都新厂一期、二期工程;佛山混装生产线一期、二期工程。同时还参与了目前已在全部车型实施的大众汽车集团新平台M QB、MLB的规划开发项目。
在此期间,顾荣鑫还受聘为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的技术顾问,间接协助工程中心的项目研发和研制,并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参与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研制和技术支持,参与技术维护保障规划。
拳拳中国心奋斗回报祖国
顾荣鑫在德国学业有成,事业一帆风顺,可是他的心仍然在祖国。
2000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2009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就在这个“黄金十年”,上海国际汽车城横空出世。顾荣鑫经常到地处汽车城的上海大众和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联系工作,对汽车城的了解不断加深———
汽车城不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而且有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以及集国际一流整车风洞、中国唯一轿车专用试验场和国家级机动车检测中心三大汽车研发必不可少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特别是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研发团队,曾由“海归”汽车专家万钢领衔,承担国家“863燃料电池汽车重大专项”攻关任务,从落后国外10多年起步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不但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4代燃料电池汽车样机研发,实现工程化燃料电池汽车样机移交;经受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大规模、长时间示范运行的考验,而且在历次国际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06年,“超越三号”燃料电池轿车参加法国巴黎必比登清洁环保汽车大赛,获得7项比赛的4个A 级,其中两项获得第一,标志着我国自主开发燃料电池轿车的水平总体先进、部分领先世界;由中心提供动力系统的863燃料电池轿车提供动力系统的863燃料电池轿车参加2011年德国国际必比登清洁能源汽车挑战赛,获得原型样车组拉力赛综合成绩第3名。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研发风生水起,极大地吸引了顾荣鑫。有能力、有抱负的年轻人,谁不愿意到更大的舞台上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何况,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与传统汽车相比,发展前景更加辉煌。同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已经集聚许多优秀人才,其中不乏杰出“海归”精英,研发实力在国内堪称一流,到这样的环境、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团队打拼,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定能够大有可为。经中心领导多次诚意相邀,他终于下定决心,毅然放弃在德国的优厚待遇,在2011年回到母校,投身新能源汽车研发事业。
钟情“新能源”“咬定青山不放松”
顾荣鑫在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担任研究室主任,为自己定下3个科研方向:
一是动力系统集成、开发服务和系统供应。以工程中心现有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为核心,在863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基础上,开发适用于客车和微型车的动力系统;进一步巩固和优化整车动力系统的集成、控制策略以及与整车的匹配技术;在掌握各种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推广扩展共性技术;通过对共用动力平台系统研发,全面掌握纯电动、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开发和集成能力;提升工程中心在研发和生产方面的科研和试制能力,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既定目标。
二是系统集成、开发服务和系统供应。在燃料电池辅助系统和电源系统等方面,建立相应的系统匹配、测试等研发环境,以提高平台系统的整体参数;全面具备常压和高压、大功率和小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辅助系统、核心控制系统的开发、集成与匹配能力。
三是开发、试制关键零部件产品。围绕燃料电池应用技术所需关键零部件牵引产业链发展,加强平台系统核心组件产品的研发,加快核心组件产品定型与升级,加速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形成与完善。同时,研究并系统化提高工艺水平,推动它们更好、更快地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通过生产流程可视化制订标准的生产流程,不断提高各种产品的技术成熟度,提高批量制造技术,以质量保证体系为导向,逐步提高相关的批量化开发能力。
同济大学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以氢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氢与氧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驱动车辆行驶。如果说电池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心脏”,那么生产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和材料就是核心中的核心。氢燃料电池系统由一节节电池单体组成。单体电池的一致性、最优工作点的摸索、结构性布置的合理性以及关键材料的适用性等都直接影响到燃料电池模块的工作特性。因此,尽可能地提高电池单体一致性、严格检测电池单体技术参数、确保燃料电池智能控制系统高效安全,成为顾荣鑫抓好燃料电池模块开发的重中之重。顾荣鑫牵头组织起由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产学研合作体,已成功完成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用于微型车、观光游览车的小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工作以及燃料电池静态应用领域技术开发,并正在开展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产业化开发,逐步实现燃料电池的批量生产。同时,他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国际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委员会,加速推动我国的行业与技术标准形成,并在加强对我国知识产权与产业链的保护。由他领衔发明设计的多项成果已获国家专利。其中,“新能源燃料电池的运行状态远程监控系统”已经在2012年11月7日获得国家专利。这项专利包括通过燃料系统控制单元与燃料电池堆相连的氢气供应系统、空气供应系统、散热系统、冷却系统及直接与燃料电池堆连接的燃料电池单体电压巡检单元,还包括数据通讯的远程监控单元;实现对燃料电池备用电源辅助系统显示图案的动态切换控制并动态显示传输信息,可对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和故障检测,随时掌握备用电源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大大降低人力资源等特点。
顾荣鑫对新能源汽车情有独钟。他认为,相比锂电池汽车,氢燃料汽车作为技术的制高点是汽车发动机的终极产品。后者低耗能、低成本、长续航里程,燃料循环可得;与搭载数百公斤电池的纯电动车相比,密度更高、可靠性更高,唯一的副产品是水,燃料清洁绿色,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是真正的环保车。我们国家要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能源安全发展,必然要进入新能源综合利用时代,燃料电池技术作为一种清洁、绿色的战略性高技术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他表示,对我国要实现的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战略目标充满信心,对能引领技术发展而兴奋;同时也希望更多的青年人才能够加入该领域和行业中来。(特约记者 江济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