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产销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大”已实现;传统汽车核心产业技术的空心化,阻碍了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乘用车燃油消耗平均5L/100km的限值指标,汽车“电驱动化”成为必须。
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路径角度看:作为过渡——发展节能汽车、优化现有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作为战略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
我国对锂电池发展给予了持续的政策支持。其发展经历了钴酸锂和锰酸锂动力电池、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材料锂离子电池等多个阶段,从2008年起启动了对锂硫、锂空气、全固态电池的支持。
车用动力电池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在新型锂离子电池方面,我国重点围绕高容量锡基负极材料、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正温度系数电极材料、具有热保护机制的温度敏感电极(PTC电极)及具有热关闭功能的电解液添加剂等开展了技术研究,开展高镍三元-人造石墨体系电极结构对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面向250瓦时/千克锂离子电池,开展了新材料包括富锂层状锰酸锂固溶体材料和硅碳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探索研究。
在新体系电池方面,针对锂硫电池,我国重点围绕着碳材料的制备、硫-碳复合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电解液体系优化、电池安全性技术及电池工艺展开了技术研究;面向300瓦时/千克的技术目标,开展了软包装锂硫电池的研究。
此外我国建立了国家级动力电池研究机构,从材料、电芯、模组、BMS、电池组和回收利用6个纬度,开展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研究,力争在新一代动力电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电池产品评价主要集中在电池的产品领域,在微观层面缺乏基础机理研究和公共技术平台,缺乏纳米结构层面的电池工作机理解析和可视化分析等基础研究能力。这些基础分析和评价能力将直接影响我国电池赶超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可能性。(上汽民盟盟委 缪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