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6年10月16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导读 李克强参观全国双创周,荣威RX5引关注 决胜智能驾驶之巅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胜智能驾驶之巅

□ 本报记者 邹勇

上海嘉定区安虹路,一辆白色的SUV从记者身边快速驶过。这辆车看起来与众不同,它的“头顶”上有一个升起的神秘装置,车身四周也都布满雷达探头和摄像头,似乎具有某种特异功能。

这辆车的身份很特殊,它是搭载上汽集团最新自动驾驶技术的MG iGS智能驾驶汽车,其车顶上突出的物体是激光雷达,在多个探测器的帮助下,该车可实现自动启停、自动跟车、车道保持、换道行驶、自主超车等智能驾驶功能。截至目前,MG iGS智能驾驶汽车在高速路和高架路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总里程已经达到1.5万公里。

冲击“门到门”目标

“从嘉定区安研路201号前瞻技术中心到静安区威海路489号上汽集团总部的往返线路是MG iGS最好的练兵场地,这段路程的路况比较复杂,既有高速公路和高架道路,也包含了两端接近8公里的城区道路,我们正在收集路况信息,为下一步的道路集成测试打好基础。”在上汽前瞻技术研究部的工程师看来,路况越复杂,自动驾驶实际测试效果就越好,尤其是在路口交通状况完全不确定的场景下,对车辆自动应变的挑战非常大。

在全球范围内,复杂的行驶工况始终是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面临的难题。面对挑战,上汽前瞻技术团队迎难而上。2017年6月,上汽前瞻技术团队将冲击“门到门”的自动驾驶目标,即在高速公路、郊区道路、高架道路、市区道路等各种组合路况下实现自动驾驶,“门到门”覆盖了中国交通环境中最复杂、最典型的交通场景。

掌握自主核心技术

当前,国内汽车行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趋势越来越明确,上汽在巩固传统汽车技术能力的同时,重点攻关新能源、轻量化、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

在汽车智能化领域,自动驾驶已成为非常热门的研发方向,从国际主流汽车企业到自主品牌、从科研院所到IT企业都在开展布局。对于上汽来说,自动驾驶同样是全新的技术领域,上汽正在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驾驶技术开发体系和思维方式。与竞争对手相比,上汽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自主的研发能力和资源的整合能力。

以自动驾驶的测试为例,某些企业仅围绕驾驶者的常规驾驶行为进行测试,一旦遇到超出测试工况外的驾驶行为,驾驶者的风险非常大。为了确保驾驶者在极限驾驶行为下的行车安全,上汽选择的测试工况不留“死角”。与此同时,在测试环节中,上汽前瞻技术团队把机器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3方面的传感数据进行融合,最大限度地保证车辆控制信号的准确无误。

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看,无人驾驶将是终极目标,业内乐观估计,无人驾驶汽车最快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目前,上汽已经在无人驾驶关键的研发资源和研发团队上进行布局。

形成内部“造血”机制

作为上汽重要的技术研发部门,上汽前瞻技术研究部自身有着明确的目标。一方面,前瞻技术研究部要为上汽的量产产品提供足够的技术来源,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它还要为集团的战略规划和布局提供技术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前瞻技术研究部的技术人员会随着技术项目的研发进度逐步向工程量产团队转移,确保技术人员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中形成闭环,从而使上汽真正拥有自我“造血”的技术开发能力。

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上汽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即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同步进行。其中,ADAS由工程量产部门负责,按照市场、客户需求尽快完成ADAS产品的匹配。前瞻技术研究部负责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并为工程量产部门提供未来3-5年甚至5-8年产品开发的技术来源。前瞻技术研究部负责智能驾驶系统技术研究的总工程师刘奋表示:“未来3-5年内,我们判断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量产的可能性最大。为此,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从集团战略转型和数字化生态开发的角度出发,上汽需要通过智能驾驶技术布局产业链高端的核心技术研究,并通过产生内部“造血”的闭环机制将核心技术逐步向工程量产转移。

瞄准行业未来发展制高点,上汽前瞻技术研发团队正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造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为创新发展创造技术优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