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6年12月11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焦点|Focus 全球化,仅靠卖车还远远不够 全球化,仅靠卖车还远远不够 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经典案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化,仅靠卖车还远远不够

□ 本报记者 江睿杰

“出口贸易只是全球化的初级阶段。”“并不是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就叫全球化。”……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上,不少业内大咖纷纷旗帜鲜明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和之前谈到“走出去”往往侧重汽车海外贸易不同,与会者普遍认为,深化“国际经营”,谋求包括零部件企业在内的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将是国内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方向。

汽车企业“走出去”,绝不仅仅是“卖车”那么简单。

从卖车走向“国际经营”

今年1到9月,我国累计出口整车58.1万辆,同比下降20.5%,出口金额为81.3亿美元,同比下降16%。然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对此并不悲观:“一方面,这体现了汽车出口的结构在优化,虽然出口总量在下降,但是出口单价在提升。另一方面,汽车企业的发展重心正在从整车贸易转向海外投资建厂,投资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

在师建华看来,汽车企业关注的重点正在从整车贸易转向投资、技术、管理等方面。从以单一产品贸易出口为主转向包括装备、技术、标准、品牌在内的全产业链输出,将成为未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建立当地分销网络和维修、维护中心,进而在当地设厂,实现高度的“本土化”,强化中国汽车品牌形象的输出将会日益重要。境外投资设厂、并购境外企业和境外投资合作等多种“走出去”模式将变得非常普遍。

已经在多个海外汽车市场取得不俗成绩的上汽集团对此颇有体会。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晓东专门总结了一个词,叫作“国际经营”——“出口贸易只是全球化的初级阶段。从日、韩等国车企全球化的路径来看,汽车企业需要开展国际经营,进行全球布局,把价值链‘走出去’,最终才能走向高度全球化的发展水平。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0到30年时间,单纯的产品输出并不能实现这个目标。”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出口海外主要靠的是性价比,而“品牌”优势不显著,在出口国当地也很少“生根发芽”,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出口额就会有很大的起伏。而随着国际经营的逐步开展,中国“品牌”的影响力逐步增大,规模效应已经开始凸显。上汽自主品牌在澳新、泰国、南美洲等地大力建设经销商网络、完善售后服务,目前在新西兰商用车市场的占有率跃踞第一,在智利、泰国等国销量也已排到所有车企中的第6、第7位。

不过,开展国际经营虽然好处众多,但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要求很高。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认为,“并不是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就是全球化,资本架构、管理方式等因素都很重要。”具体说来,宁波华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飞认为,“企业有没有储备国际化的人才?有没有严格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对海外的文化背景和法律是否有充分的了解?这些都是成功开展国际经营的必要条件。”

零部件企业并购趋热

从数据上看,整车出口仅仅是我国汽车行业走向世界的“冰山一角”。2015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额仅124亿美元,而当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619亿美元,是前者的5倍。事实上,零部件企业不仅出口额高,而且近年来在海外并购方面势头很猛,正成为目前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维度。

根据晨哨集团发布的《2014-2016年10月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海外投资报告》,近3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披露总金额达180.22亿美元。其中大约157亿美元为零部件企业间的并购。在上汽并购罗孚、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鲜少再看到我国整车企业主动并购外国车企,但零部件行业的并购规模日渐增长,甚至出现了中国化工77亿美元收购轮胎企业倍耐力的巨额并购案例(6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时仅支付了18亿美元)。

对于零部件企业开展海外并购的重要性,杨晓飞总结得相当精辟,“中国零部件企业要快速提升水准、掌握前沿技术,不能靠从头积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更好地成为巨人。”杨晓飞认为,零部件企业应根据自身定位,寻找符合自身战略目标,并具有一定研发能力和技术前瞻性的并购标的。

目前,欧洲市场上掌握成熟零部件技术和研发能力,同时市价相对较低的并购标的有很多,因而这些标的也受到中国汽车企业的特别青睐。近3年来,我国汽车行业总共有约140亿美元的海外并购发生在欧洲。晨哨集团CEO王云帆认为,“很多跨国企业将其毛利率低的部门拆分和出售,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个好机会。这些部门在其本土可能因市场饱和等原因利润降低,但其产品在中国市场可能还处在高增长通道中。”此外,欧洲有很多中小型的家族企业,“虽然规模有限,但长期在产业链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并购其技术能够有效弥补我国企业的不足。”汉德资本合伙人王铮说。

进行海外并购后,除了获得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上的支持外,并购标的本身和奔驰、宝马等大型车企的业务往来也将为国内企业打开新的市场渠道。“收购了标的后,我们把自身的工艺引到国外,去给海外车企供货,弥补(被并购企业)产品的单一性。这相当于借助海外平台,把我们的产品落地、生根、结果,完成了我们自身的企业战略。”杨晓飞补充道。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携手出海”只是过渡

在近年的并购中,有一个特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以往由国有企业主导的并购模式逐渐让位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携手出海”的模式。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是否会继续延续这一模式也成为论坛上讨论的焦点。

“这是一个过渡的过程。”蔚来资本合伙人张君毅认为,目前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产业资本缺乏足够的资本运作和海外收购能力,而金融资本缺乏足够的产业投资与产业管理能力,所以两者合作能够很好地互补。”

然而,从国际上来看,如果产业资本(也就是企业)具备了相关的能力,就不一定依靠金融资本;同样,金融资本如果具备了产业投资的能力,也不一定非要跟着产业资本一起走。“现在,国际化的大公司都具备投资、整合、并购的能力;大的国际化私募基金,比如凯雷、黑石等也都具备产业投资和整合的能力。”张君毅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