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已成为当今全球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数据传输能力逐步增强、5G网络时代即将到来,车联网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其为新产品和服务带来无限可能。全方位的车联网有望在未来10年内得以实现。
在主机厂发布各自前装互联方案的同时,其他竞争者也纷纷进入市场,为用户提供各种后装的替代方案。不同方案的前景如何?如何快速制胜车联网市场?针对这些关键问题,罗兰贝格发布了《车联网——基于移动应用程序的车载智能插件成为实现汽车互联的捷径》,对其一一进行解读。
现状与局限
车联网的美好前景激励着行业内的新老参与者们,不论是主机厂、各大IT巨头,还是供应商、设备制造商、通讯商等,甚至不少初创企业都在纷纷布局车联网,并将此作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以期在“全方位车联网”到来之前成功抢占并引领市场。
主机厂是这一领域最早,也是最大的参与者。奥迪在其“2025战略”中提到,未来奥迪所有的新车都要联网,Audi Connect将作为新车的标配。然而,主机厂自主开发的车机(内嵌式前装车载终端系统)存在不少局限。
◆在存量汽车市场的渗透率缓慢
相较而言,目前豪华品牌的车联网服务种类较为多样,普通品牌的车联网方案则相对低端,但性价比高。但是,主机厂对于内嵌式互联方案的高度关注导致其在存量汽车市场上的渗透速度较慢,而且范围有限。
◆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
主机厂的车机方案往往是由市场推动,而非市场拉动,所以很难满足所有终端客户的需求。这有可能是因为主机厂自身对于车联网的意识和技术都还未得到充分的培养与贯彻。
◆较高的研发和IT成本抬高了终端售价
主机厂需要为车联网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研发、IT和新商业模式的探索。这些成本会转嫁给终端客户,从而抬高硬件和服务的初始价格。
互联捷径
由于主机厂的种种局限,众多替代方案纷纷出台。其中,基于移动应用程序的车载智能插件脱颖而出,成为目前看来颇具吸引力的一条互联捷径。(见图一)
这一互联方案功能众多,安装(后装)便利,成本适中且远低于车机的价格,有利于迅速建立一个以智能手机集成和相关用例覆盖为基础的互联生态系统。
无论是B2C还是B2B,从客户的角度来看,所有相关用例都可用车载智能插件的方案来实现。综合来看,OBD车载智能插件的潜力可观,或颠覆汽车行业目前以主机厂商为中心的互联生态系统。行业内外的各大企业都已看到基于OBD的互联方案所具有的潜力。
后装的车载终端方案(如智能插件)将使得大量的存量汽车实现网联化。若想在短时间内赢得大量的存量汽车市场,就需使用智能插件等成本相对较低的改装方案。(见图二)
以前装/后装互联方案在欧洲存量汽车中的渗透率为例:后装市场到2020年将达到约9000万辆。相比而言,前装的渗透速度较慢,届时只能覆盖约7000万辆汽车。这两种技术合计将为大约50%的欧洲存量汽车装配联网界面,为提供服务和网络效应创造广泛的用户基础。
制胜之道
对于所有竞争者而言,若要制胜车联网,就必须采用结构性的方法快速占据OBD接口,利用网络效应加快用户群体的增长,将用户锁定在互联服务中,最终达到临界规模,建立自己的互联生态系统。(见图三)
主机厂:
主机厂应赶在其他竞争对手锁定用户之前,将车载智能插件作为走捷径的补充方案。其可助其迅速搭建一个在服务和用户群方面都十分全面的生态系统。操作步骤如下:
1.考虑多品牌模式,并与第三方开展合作,扩大用户基础,增加客户利益;
2.尽快在市场上推出自己的智能插件并提供基础服务,锁定新车的OBD接口;
3.利用现有的维修网络向存量市场提供自己的智能插件;
4.利用现有渠道获取所有汽车数据,以确定为客户提供哪些额外服务;
5.新服务的好处——例如,可以创造额外的服务营收,还能通过更大规模的客户群来分摊车联网服务的成本。
其他企业:
其他企业应集中精力通过合作来促进共享技术平台的发展,将其作为开放的行业标准,提高终端用户的使用黏性。操作步骤如下:
1.同意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基于车载智能插件的服务;
2.促进共享技术解决方案的发展,将其作为一个开放平台;
3.尽可能地将自己开发的车载智能插件快速导入后装市场;
4.获取合适的数据点,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体系;
5.开始变现你的解决方案——未必要通过直接销售设备或收取服务费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