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7年7月30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创新访谈 以节能之手提升用户价值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节能之手提升用户价值

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上汽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Q:越来越多的资本瞄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个行业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上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朱军:我和我的团队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做得比传统汽车更好,让用户享受到更好的驾乘体验。今天,即使这个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是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其他企业走了什么捷径,而要我去放弃这个追求。我们这一代人,骨子里想的就是“汽车强国”。我们不是为了电动化而电动化。我们想让消费者喜爱我们的产品。我们想对保护环境做一些自己的贡献。

8年前,上汽捷能公司成立初期仅有40多人和一个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梦想;8年后,捷能公司发展到400多人,基本上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三电”技术能力和相应的产业链。8年前的梦想开始一步一步走进现实。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2016年,上汽规划了面向未来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蓝图,并把“电动化”排在首位。在“新四化”推出之前,上汽就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从技术上看,在电驱方面,上汽自主研发掌握的插电强混技术获得了中国汽车行业技术创新一等奖,目前在荣威e950、荣威eRX5、荣威ei6上都有搭载;电控方面,荣威ei6 1.5L的百公里综合油耗比行业的平均水平低20%-30%,荣威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电池方面,上汽的电池达到了民用最高防水防尘等级IP67,获得美国非常严苛的UL2580安全认证。同时,上汽集团还是唯一一个向用户承诺电池5年10万公里衰减小于20%,8年12万公里衰减小于30%的车企。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加速推出,捷能公司急需形成自己的平台产品。由于每一款新能源汽车上能够放置电池的空间不同,所以每一款车型的电池都不一样。开发一个电池大约要用3年时间,按照现在的产品迭代速度是跟不上步伐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通用汽车有BEV3平台,大众汽车有MEB平台,上汽则正在形成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平台。也就是说,电池模块可根据每一款车的需求来适当增减,而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都是相同的。平台形成后,最快的改型开发不到一年就能完成。未来,我们希望每一款车用动力电池除了搭载最低级别的小型车外,其他像MPV、SUV等车型都能从新能源汽车平台上延伸出来。此外,捷能公司还将带动一批零部件企业,从而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体系更加成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Q:如果国家补贴政策没有了,新能源汽车还能与传统汽车竞争吗?

朱军:现在,上汽乘用车几乎每一款车型,如荣威i6、荣威RX5等都有3种动力总成配置:传统动力、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要让消费者信服并购买新能源汽车产品,必须做到以下五点:安全可靠、耐久舒适、节能环保、快捷便利、智能互联。

国家补贴一直在鼓励企业造新能源汽车,我认为这是新能源汽车尚不成熟的表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外资品牌正在加速导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国家补贴的力度也在退坡,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很多企业做新能源汽车是为了做而做;而我所认为的汽车电动化是为了让用户喜欢上电动汽车的舒适与便利,并从中受益。

在新能源产品的未来规划上,虽然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有补贴,但上汽并没有依赖这一点,而是从核心技术、电池等做起,布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降低物料成本。这样的话,即使日后没有了国家补贴,上汽也能保持发展势头。

Q:面对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新能源汽车真的环保吗?它能满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吗?

朱军:关于环保,国外是用碳排放量来看这个问题的。举个例子,特斯拉的碳足迹在新加坡被陆路交通管理局判定为222g/km,相当于燃油车的9.3L/100km,被认为不是节能环保汽车。根据我国法规要求,到2020年,百公里油耗平均水平要低于5L(120g碳),相当于每100公里20度电。如果届时纯电动车的碳排放比传统车还高,怎么能称之为节能的汽车呢?

我们坚持开发更节能的新能源汽车,目标是今后无论何种新能源车型,百公里电耗必须低于15度电(相当于油耗3.5L);对于适应普通消费者的A级车,我们已经做到了12度电,未来要降低到10度电,对应碳足迹为50g。届时,大约3辆上汽纯电动汽车的碳足迹才相当于1辆传统汽车。这才是节能的汽车。荣威光之翼概念车的量产版只用了特斯拉Model X一半的电量,其续驶里程可以达到400km(综合工况),最长续驶里程超过500km。

Q:现在或未来几年,捷能公司将关注哪些新能源技术路线?

朱军:从政策的趋势来看,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的规模。技术路线上,我们依然把燃料电池当前沿技术来做,重点是加快推进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

此外,由充电而造成的用户体验降低,已经成为阻碍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到2018年上半年,捷能公司将为消费者带来真正实用的快充技术——实现15分钟充满80%电量。这意味着,充电5分钟,行驶2小时。

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完善,上汽新能源汽车也在积极开发无线充电技术,未来将应用于荣威光之翼,以及分时租赁汽车等领域。

创新名片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许多消费者仍不愿掏钱购买的一大原因是对电池安全的担忧。如何让消费者消除这个后顾之忧,上汽捷能可谓花足了心思。

今年上海车展上,捷能公司把电池泡在水中,并用这个电池里的电来驱动小风扇。要知道,400V的高压电可不是闹着玩的,到目前为止,除了上汽,还没有一家新能源车企敢在大型车展上把电池泡在水里,更不用说把高压电引出来使用。

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

朱军曾说,“要让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电池是重点。哪怕晚一两年,电池不行就不投产。产品卖出去后,晚上要睡得着觉。”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决心,这几年来,捷能公司坚持所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均要符合严苛的美国UL2580认证,并通过了针刺、跌落、火烧水浸、软件安全等层层考验——车展期间泡了10天的电池,绝缘值丝毫不变。

一辆新能源汽车从设计到销售,除了保证电池安全外,需要捷能公司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在做荣威ei6项目时,电池团队设计的电池包重量是120千克,而朱军经过全盘考虑后,要求减重到100千克。为了这20千克的减重,这支汇集了各大名牌院校的高材生团队耗费了一年时间。在项目发布前的几个月里,他们常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

出于对车辆安全的谨慎,捷能公司每一次技术上的改进、产品性能上的提升必定伴随大量的试验。“从40℃的海南到零下30℃的黑河,从平原到5000米高原,我们都会去跑。”一位捷能公司的员工如是说。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45位荣威e550用户的行驶里程超过了20万公里,其电池安然无恙。在随机抽检其中的8辆车后发现,电池衰减量在8%-12%之间,远远低于此前上汽的承诺值。

记者手记

“领头羊”与“对面的一群狼”

采访前的一个多月,上汽集团全球首款纯电动互联网SUV荣威ERX5在深圳上市——深圳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其竞争伙伴比亚迪的大本营。

发布会现场,作为荣威ERX5的主要研发人员之一的朱军登台演讲,背景是一行简单的字——“做最好的新能源车”。“最好”两字谈何容易?

穿着和当时相仿的白衬衫,这一次,朱军坐在了我的对面。与演讲台上文雅而博学的形象有些不同,私底下,朱军显出了工程师的执拗与激情。

2007年,朱军从海外归国后加入泛亚,接着便来到上汽乘用车。按他的话说,“我是带着梦想来的。”45岁到55岁,正是工程师们的黄金年龄——有学识、有经验、有精力,朱军把这10年献给了自主品牌。

“一辆整车电池正常的开发过程需要3-4年时间,投产前更是需要做好几轮试验来测试它的设计概念、功能性和耐久性。”上汽的“三电”技术都在捷能公司进行,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朱军说,“整车部门、安全部门,甚至是售后部门会对我们制造的动力系统进行评价,虽然制造中多方受限,但这也使得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去年年底,上汽乘用车安亭基地对面建起了创新港产业园区,新兴互联网造车企业纷纷入驻。“对面突然来了一群狼,开出了翻几倍的高薪来挖人。”机会和诱惑无处不在。朱军明白,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产品竞争力的根本。此后,经上汽集团支持,“捷能创新投资公司”成立,并以此建立起新机制,为员工搭建了施展拳脚的平台。同时,企业按市场价格给员工定工资。特别是针对工程技术人才,企业持续优化、更新能级评定体系,以“多层级,小步快跑”激励员工提升能力。

今年年初,上汽完成150亿元资金募集,拟投入72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这是朱军在荣威ERX5发布会上最后说的话。上汽新能源人为了自己的电动梦想,正认真地过着每一分钟。未来也将继续如此。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