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不仅是一个创业中心,更成为一个创新思想的输出地。如果没读过几本硅谷大佬的书,现在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了。
《让大象飞》就像是一个从硅谷飞来的创业工具箱,箱子里装的是掌握“创业奥秘”的人所具备的独特性格特质和行事方法,比如对市场的敏感、对节点的判断、对资源的调度,以及感染力、毅力、灵活性等。它不是一次性的馈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展品。随着市场和技术不断变化,工具箱里的工具也在随时更新。
商业的本质就在这个“工具箱”里,每个人都要去打造自己的工具箱。
《让大象飞》
[美]史蒂文·霍夫曼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这是一本为中国创业者量身定制的创业指南,它将帮助创业者理解创新方法、模式与硅谷的创业理念。作者霍夫曼频繁地穿梭于中美两地,与不同的创业者、投资人、政府负责人进行对话,积累了大量来自中国创业者的第一手经验。这本书从创业团队的人员配备到创业融资的成败,再到团队的高效管理;从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到创业者的独到眼光,再到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360度无死角地为读者呈现了一家公司从初创到惊艳立足,再到稳定的全过程,可谓《从0到1》的实践版。
本书作者史蒂文·霍夫曼是硅谷最著名的投资人之一,他创立的孵化器Founders Space帮助大量初创企业完成了从0到0.1的尝试、从0.1到1的奠基,还提供了从1到10、从10到无限可能的机会与方向。他在旧金山和数百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一起工作,帮助他们理解创新的基本方法、模式和硅谷的理念,并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和理念来推出具有革命性的产品和服务。
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新为王”的经济转型周期。
诚如本书开篇所言:在之前的数万年时间里,社会发展是线性的。但在启蒙运动之后,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开始突飞猛进。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今天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拐点,很多人的命运会因创新而改变,另外一些人的命运也会因为墨守成规而发生另一种改变。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自己在时代中所处的位置,比如创业的时机与领域、创新的动机与角度。
霍夫曼凭着对市场的判断和对创新的观察,发现了让创新者顺利起飞的风口,探索了让创业者迅速找到风口的渠道,还贡献了多种让投资者精准挖掘到优质项目的方法。
对于霍夫曼的很多理念,身为创业者的我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与共鸣。为什么要创业?如何创新?创新和纯粹的技术发明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创新具有更值得期待的商业背景?如何增加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契合度?
在你正式开始阅读本书前,我的建议是,先试着罗列出几个关于创业、创新以及科技互联网的问题,将其放在一边。等你结束了这次“在风口上的旅行”后,回头再看,或许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答案的一部分。
问题一:创新的第一要义是技术创新吗?
霍夫曼认为,隐藏在苹果手机背后的逻辑其实是设计主导的创新。独特而令人叹服的用户体验才是成功的基石。
那些获得资本青睐的独角兽企业同样是以设计而非技术取胜。而很多企业一旦拥有了专利技术,可能引致开拓力,产生“为技术而技术”,陷入“技术陷阱”。
问题二:创业不需要技术吗?
当然不是。霍夫曼说,当初创企业无法证明市场对全新技术有足够需求时,他会选择拒绝。
我的理解是,初创企业的技术很重要,但开发技术的实际与方向一定要迎合市场,先找到市场痛点,再开发解决痛点的技术,这样获得成功的概率将更大。
问题三:技术与设计的融合,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今天的硅谷是全美高科技人才密度最高的地区。然而,当年的硅谷却汇聚了一群黑客、嬉皮士、艺术家、技术控。霍夫曼认为,正是因为跨界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在同一个空间内碰撞思想,才成就了硅谷,改变了世界。
问题四:回归到创新的本质上来看,创新到底是什么?
霍夫曼认为,创新是创造某种全新的东西、某种从未在这个世界中出现过的东西、某些从未被尝试过的东西。创新的基本元素是创造力与多样性。
而创新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时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趋势。
霍夫曼理解的创新,就是保持开放的头脑、尝试新的可能性、找出死胡同、从错误中学习,并在未知的森林中漫步,以期有所发现。
我想,很多创业者都在公开场合说“不忘初心”。所谓“初心”,不只是情怀,它还是一种可以在漫长的探索中保持渴望的心态。
在今天的中国,这样一本关于创业、创新的著作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一些初创企业过早融到了太多的钱,随后却失败了,而恰恰是资本成了限制他们开发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绊脚石,他们在获取客户的过程中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而客户群体却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充满黏性。
联想到中国很多尝试O2O模式,但商业模式却缺乏持续性的初创企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烧钱”模式,多轮融资掩盖了它们的伤口。霍夫曼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作依托,资本将成为初创企业的吗啡。
本书中最中肯的建议是:先实现一个小目标。这不是一个段子,而是一份严肃的商业计划书蓝本。
所谓“创新”,其实并不复杂。在这个时代,“简单”本身就是最好的创新。(本文由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撰写)
节选
用户的建议是创新的灵感来源
我告诉那些创始人,开始的时候不要在你的商业模式上花太多的精力。最重要的任务是首先做出人们想要的东西。
——Y Combinator创始人 保罗·格雷厄姆
当初创企业加入“创始人空间”时,我问他们的一个问题是:“谁是你们的客户?”另一个问题是:“你在客户的身上花了多长时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初创企业根本没花多少时间在他们的客户身上。这听起来有些疯狂,但大多数早期的初创企业确实如此。他们可能与客户曾有过简短的沟通,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根本就没花多少时间来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说有一件事阻止了绝大多数初创企业的业务腾飞,那么这件事只能说明从一开始他们就缺少了客户的参与和与客户的沟通。
有一个初创企业团队,他们来“创始人空间”的目标就是将中国的制造商与全球各地的产品设计师连接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想法,因为好的设计师能帮助一件普通的电子产品在销售上远远超出它的竞争对手。将制造商与顶尖的设计人才进行匹配的市场是非常有价值的。
问题是那家初创企业的CEO并没有在她的客户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她对于自己想做的东西有很强烈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并没有根植于她的主要客户的需求。她是一名设计师,因此她很清楚和明白设计师想要什么,但她对于制造商的需求却只有非常脆弱的认知,这阻碍了她的项目进展。我告诉她该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去接触在中国的制造商,搞清楚他们到底想怎样与设计师沟通,并用一种能完全模拟这种沟通过程的方法来构建她的市场。只有做到这一点,她才有希望获得成功。
大多数工程师和创意设计类人员会很高兴能专注于手上的项目,而不会主动进行任何交流,这是错误的。客户可以是他们最好的信息来源。如果在一开始就没有理解那些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需求,以及找出客户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那么他们将无法设计和制作出任何东西。
相关阅读
《史蒂夫·乔布斯传》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乔布斯的个性经常让周围的人愤怒和绝望,但他所创造出的产品也与这种个性息息相关,全然不可分割,正如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他的故事既具有启发意义,又有警示意义,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以及价值观的教益。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美] 彼得·蒂尔等
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竞争、如何进行垄断、如何发现新的市场。《从0到1》还将带你穿越哲学、历史、经济等多元领域,解读世界运行的脉络,分享商业与未来发展的逻辑,帮助你思考从0到1的秘密,在意想不到之处发现价值与机会。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美] 阿什利·万斯
硅谷资深科技记者阿什利·万斯与马斯克展开深度对话,并深入特斯拉等公司,采访了马斯克的家人、朋友等300余人。书中真实地讲述了马斯克在创立、运营他那些足够改变世界的公司时发生的惊人故事,记录了马斯克从粗放贫瘠的南非到国际商业世界顶峰的不凡之旅;同时也揭示了企业家和创业者如何专注于创业本身,并同时管理多个领域公司所需要的能力、方法和经验,以及如何在与竞争对手交手时不断推进企业创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