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8年11月1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市场|Market 车企出行服务市场争夺战升级 车企出行服务市场争夺战升级 腾讯进军汽车产业给车企带来机遇? 江淮“iEV7S黑科技解密”上海站举办 捷威动力2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户嘉兴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企出行服务市场争夺战升级

□ 本报记者 孙桐桐

11月12日,国内最大的车企上汽集团终于“出手”网约车,正式推出了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国家队”入场,给阴影笼罩的网约车带来了光亮,消费者期望“正规军”的网约车市场能够带来更安全、更规范的用车体验。

传统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上汽也算不上抢占先机。但是,在滴滴逐渐失去民心、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当口,上汽大举进军网约车市场,似乎可以给自己找一些卖点。有人说,大车企来做网约车,或许本身就是卖点。

向出行服务商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18家传统车企提出要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这其中既包括大众、宝马、奔驰、通用、福特这样的国际巨头,也有上汽、北汽、长安、广汽、吉利等中国车企。从业务布局来看,多数车企都已经推出或计划推出自有汽车共享项目。

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风向标,丰田早就喊出了“将从一家汽车公司转型为一家移动出行公司”,其竞争对手也变为Google、苹果和Facebook等科技巨头。刚刚闭幕的首届进博会上,从丰田的展台就能看出其对未来出行的设想,其展出的“e-palette”移动出行平台引得观众驻足观看。丰田还投资了Uber、东南亚打车平台Grab、美国共享汽车Getaround。此外,丰田还与合作伙伴推出Ha:mo和YUKO共享汽车项目。

在移动出行服务领域,大众集团采取自主、投资与合作等方式来进行相关布局。自主业务方面,大众发布全新独立品牌Moia,重点发力移动出行业务;在中国,大众设立全新的移动出行公司MOBILITY ASIA,并推出了全新出行品牌“逸驾(ezia)”。大众还将在2019年推出共享服务平台“WE”。此外,大众还给打车应用Gett投资了3亿美元,战略投资了首汽集团旗下的Gofun出行,并计划与滴滴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国内车企方面,北汽集团自有品牌“北京出行”“轻享科技”“华夏出行”;合作推出了“绿狗”“绿行”等项目。长安汽车拥有“长安出行”,并与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合资成立T3出行公司。吉利汽车于2015年成立了“曹操专车”,用户活跃度较高。上汽集团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分时租赁公司EVCARD,加上最新推出的“享道出行”网约车业务。此外,还有力帆汽车旗下的盼达用车等。

转型不止一条路

目前,网约车等出行服务大多难逃重资产的经营方式。车企布局网约车固然有优势,可以采取B2C的运营模式,车企自给车辆,极大地降低了采购车辆的成本。此外,像滴滴顺风车等作为第三方平台,其采取C2C模式,由此带来了不可控的风险问题。而车企直接招聘驾驶员,可以更好地管理,控制风险,让出行变得更安全。

但是,转型与挑战并存,变革必然带有阵痛。

“汽车企业从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在能力没有逐步培养成型的时候,贸然转型可能会成为一个陷阱,转型也并非车企的唯一出路。”此前,在2018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如此表示。在张永伟看来,车企转型做出行服务商将面临三大困难:第一,思维固化和体制僵化影响车企的战略转型。车企过去的思维和管理模式是面向生产侧、供给侧的,转向服务化在思维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束缚。第二,在传统和新兴业务与技术的投入上存在平衡难题。传统业务收入依然是车企利润的主要来源,需要继续强化投入。而出行服务带有明显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在初期阶段,“烧钱”不可避免,需要从企业的利润中抽取资金。只有不断加码传统业务和技术,让传统车企更具有竞争力,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研究和孵化新技术。第三,人员和能力培育需要时间。车企要培育互联网思维、能够对出行有深度理解,这样的能力和人员体系的建设需要时间。

因此,张永伟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要转型为服务商。车企可以有多种选择:一是可以继续做品牌的运营商,生产和运营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汽车品牌;二是可以做代工厂,给别人来提供代工服务;三是部分可以转向服务侧。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趋势,但并非是车企转型唯一出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