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国内车市正遭遇多年未见的“寒冬”;另一方面,互联网、高科技企业跨界闯入汽车圈,创新转型的压力不断加大,市场竞争如火如荼。
在“冰”与“火”的环境下,要战胜各种挑战,根本上还是要发挥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上汽集团的改革创新发展的舞台上,“上汽人”们正在成长、奋斗、进取。
同“新四化”共成长
两个学期,六门专业课程,十几次考试,半年企业实习,上百个图书馆的挑灯夜战……2016年在李凌(化名)心中,满满都是回忆。作为第一批被上汽送往凯特琳大学深造的高潜力工程师,她与来自上汽不同单位与部门的10位学员一起,完成了自我充电与升华。
这一年,他们的眼界大大开阔了。“除了完成专业课程,我们还参与实际项目。”她介绍道:“目前在国内的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参考的是加州的ZEV法规及CAFé标准。而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实习的半年时间里,最大的收获便是了解了美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法规时的思路和做法。”
回国后,李凌肩负起集团的双积分政策研究及交易工作。加州学习研究的经历,为她的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和借鉴,帮助她代表集团及下属企业,对政策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建议和意见,并建立起集团双积分工作小组,组织企业完成积分抵偿交易。
“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她感叹。而随着“新四化”的发展,李凌又有了新的工作内容:智能网联的技术管理工作。她很高兴,能够在上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新的阶段,她又将有新的收获。
李凌只是上汽集团对于高潜力工程师培养的一个缩影。上汽正不断扩大高潜力年轻人才的蓄水池,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持续开展高级管理人员的斯坦福、沃顿项目,创新人才的凯特琳项目,以及青干班、清华班等项目,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上汽“新四化”下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的,不只是技术骨干,还有一批高技能人才。来自上汽通用的“上海工匠”蔡炯便是其中一员。1998年,蔡炯进入上汽通用,成为一名涂装车间的设备维修工。如今的他已华丽转身,成为机器人编程专家。
随着智能制造在上汽的推进,机器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而国内匮乏的涂装机器人技术迫使上汽通用每年需要斥巨资引进外方技术服务。“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很快,他便将想法付诸行动。2010年,在他的努力下,上汽通用完成了自主机器人编程“从0到1”的突破。
蔡炯的成功不仅来源于自身的不懈努力,也是上汽培养高技能人才结出的硕果。“要不是公司那么支持我,当初自主编程的想法到如今可能还只是想法。”蔡炯说。2011年,上汽通用更是成立了机器人创新工作室,为像蔡炯一样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搭建起更广的发展平台。
上汽始终贯彻落实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双向发展通道。而在“新四化”的趋势下,上汽将进一步促进两类人才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年轻化”的工作氛围
创新业务的员工,特别是软件方面的人才,大多来自互联网企业,也更年轻,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激励,是上汽近两年转型过程中一直在探索的。
核心团队持股约30%,让员工成为上汽合伙人。日前,上汽在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上又有了新突破,率先对擎度科技核心员工实行股权激励机制。
物质报酬固然重要,但有时候,年轻人更看重的,是上汽为他们提供轻松的工作环境,更大的自主权,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
34岁的任工(化名)是享道出行产品技术中心的产品总监:“我们公司员工大多是‘90后’,我已经不算年轻了。”加入享道出行之前,任工有着丰富的互联网领域从业经验,她用“充实、规范、亲切”来形容享道出行。充实意味着成长,伴随着享道出行“从0到1”,任工在重压下获得了不少自我提升的机会。而规范是享道出行给她的意外之喜,“初创企业一般都野蛮生长,很少提规范。但享道出行的组织架构、管理机制都十分健全。”
享道出行一直倡导司乘平等,这种平等的理念也完全移植到了公司内部。“即使是最基层的员工,也可以直接与高层沟通,不会感到拘束和压抑。”这让任工感到亲切。
扁平化的管理机制、细致入微的员工关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上汽的移动出行服务奋力拼搏。而在联创汽车电子,有一批年轻人正为智能驾驶汽车电子技术自主研发梦发光发热。
“我励志要做汽车电子的自主研发,而联创是最好的平台,没有之一。”从事系统开发工作的王健(化名)说。学习汽车电子的他一毕业便毅然选择联创。在这家员工平均年龄仅30岁的公司,潮气蓬勃的工作氛围令他印像深刻。“大家都奔着自主研发的目标去,看到产品落地,披星戴月加班都心甘情愿。”正是感受到了联创的“精、气、神”,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他和他的同事还经常把公司“安利”给圈内人。
凝聚基层员工“向心力”
这几年,上汽的员工队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了85后、90后比例越来越高外,外包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做好一线员工的服务工作,凝聚基层员工的“向心力”,也是集团的重点工作。
近日,华域视觉的生产线迎来了新帮手——打螺钉专用机械手。新帮手的加入,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减轻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
“近两年,我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了。”陈雷(化名)感叹。他是华域视觉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外包工。但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与正式员工同等的关心与关爱。“生产线上,公司引入了无人小车和许多自动化、电动化设备,来降低我们的劳动强度。”不仅如此,外包工的“双通道”发展机制也在华域视觉铺展开来:对技术外包工,采取星级评定方式对其技能等级进行评价;对管理外包工,为其设立见习主管、主管助理、副主管、主管等职务。外包工也可以通过努力享有与正式职工一样的晋升和激励机制,让他们感受到上汽的温暖,也让他们在收入、报酬和职业发展上有方向、有空间、有奔头。
在上汽的创新发展下,还有太多太多“上汽人”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