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9年4月2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市场动态 “年轻”市场升温,争夺战白热化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汽车行业首次负增长下的上海车展,为什么都在关注年轻人?

“年轻”市场升温,争夺战白热化

□ 本报记者 严瑶

“我看我们家这辆车要换了!”刚从上海车展出来的一个10岁小男孩跟他爸爸说。伴随着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成长起来的00后,总有自己对车的独特见解。

今年上海车展便把目光投向了这些“小家伙”,主办方首次对1.3米以下儿童实施免费参观政策。到本届车展闭幕时,已经有超过2万名儿童接受到了这个“红包”。

发现未来,“小观众”最爱互动体验

车展这个双休日,许多家长把上海作为“周末亲子游”的一个去处。不仅是上海本地人,甚至连居住在长三角一带的外地市民都过来“轧闹忙”。“我是想带孩子来开开眼界,毕竟很多平时看不到的车都在这里展出。从南京乘坐高铁过来很方便,如果想去市中心地铁也能直达。”

据主办方透露,本届上海车展保持了全球第一的车展规模,共有1500多辆车展出。其中,全球首发新车达129辆,另有218辆为新能源汽车。双休日两天观展人数达到31万人次,到车展结束时,观展人数已突破“百万级”,基本与上一届持平。

车展现场,“汽车模拟场景体验”人气爆满,不仅大人喜欢,小观众们更是跃跃欲试。一位小男孩坐进智能模拟座舱,大屏幕上显示出虚拟道路场景,随即充满科技感的汽车灯光秀开启,未来感十足。今年,不少参展商为了拉拢人气,纷纷挖空心思,翻新互动体验模式。

在上海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杨建荣看来,这样的互动体验,既拓宽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面,又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下一代的设计师、工程师埋下了伏笔。“虽然车展对小观众免费开放,粗算一下损失了百万元的门票收入,但由此形成了一次有益的社会教育,是非常值得的。”

车主“年轻化”,新势力造车激情能燃烧多久

“去蔚来买车,就感觉像是去了奢侈品店。”一位90后的蔚来车主说,“服务体验相当好,完全是VVIP级。”除了店内的贵宾服务,新势力造车常常组织各种用户活动,或是亲子、或是讲创业故事。信念、理想,这些是常常被造车新势力传递的关键词,让客户觉得自己不仅是买了一辆车,更是买了一种生活的理念,买了一张社区会员卡。

在造车新势力公布的首批客户名单中,许多是30多岁的年轻人。而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新车购买人群中,80后占到48%,90后占到26%。这些消费人群的特点是追求与众不同,喜欢尝试新生事物。造车新势力正是迎合了这一群人的口味。

极致的用户体验和品牌文化是造车新势力目前呈现出的强项。不计成本的用户体验设计给与了新势力火热的品牌人气,而另一面却是冰冷的现实。本报统计发现,在2018年北京车展上亮相的,包括蔚来、拜腾、正道等7家造车新势力的13款产品中,到现在实际上市的只有4款产品。今年参展的格罗夫、艾康尼克的部分车型更是查无上市时间。

多数造车新势力品牌距离量产交付还处在“计划中(见表格)。”产品遥遥无期,而已上市的车型由于产能过小,导致车企无法避免亏损的局面。过去一年里,蔚来、威马、小鹏、前途等刚刚迈过新车上市的门槛,进入量产交付的阶段。其中,交付量最大的是蔚来,也是稍稍破万。不止一位造车新势力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车比想象的困难太多”。

目前,已有金融机构明确对造车新势力表示了“退意”。2018年8月,软银以确定性的口吻对外表示不向蔚来进行投资。今年3月,香港上市公司国开国际投资发布公告表示,将出售所持的全部蔚来汽车的股份。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造车新势力更像是“刚刚露出芽”。面对早已做强的新势力特斯拉,以及布局“新四化”已久的传统车企等“参天大树”,年轻的“新势力”们还能燃烧多久?他们是否也有些关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值得传统企业借鉴和思考?

产业进入转型期,新生品牌百花齐放

“你知道这是什么品牌吗?”走在车展现场,总能听到这样的疑问。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新参加展览的造车企业就有17家。包括老品牌换新标等,车展上的新品牌有几十种之多。连跑汽车行业的媒体记者都感叹,“有些车标连我都不认识。”

如今,业界有一种普遍共识,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在此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5G扑面而来,智能网联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没有人会固步自封,所有的车企应快速学习和演变,由此也诞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品牌。

当下国内车市,泛90后成为购车主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强势崛起的年轻一代,他们标新立异,对品牌不盲从,更看重个性化需求在车上的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自主品牌、小众车近几年能够快速成长的原因之一。

杨建荣认为,年轻的新品牌百花齐放,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好现象。但他同时认为,这也是一个阶段性现象,“如同其他行业一样,汽车行业的新生品牌也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有序’,最后胜出的品牌则继续做大做强,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