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9年6月2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特稿 上汽人的一天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汽人的一天

□ 本报记者 阮希琼 李修惠 邹勇

面对时下汽车市场的阵阵“寒意”,采访团队兵分几路,走访多家上汽集团下属企业,感受到的却是集团内涌动的一股股奋力拼搏的士气。这些采访对象分属于不同的公司、部门,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岗位责任。但在这一个普通的24小时里,他们默默地践行着上汽人的责任担当。

1.凌晨四点,临港智能驾驶测试基地

为了抓紧时间完成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测试,上汽集团前瞻技术部的工程师们,此刻已经开始了工作。

“许多工程师从劳动节到现在,每个周末都在工作。我们在临港的一家宾馆包了十几个房间,最大程度上保障工程师的休息时间。”黄伟科是前瞻技术部“智能重卡”项目的负责人。为了这个“头号项目”,部门投入了100余名智能驾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从5月初开始,他们便一头扎进了临港的测试场。

前瞻技术部此前研发了荣威MARVEL X的“最后一公里泊车”功能,在自动驾驶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储备。然而,重卡的使用场景和面对的道路环境远比乘用车复杂。为了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智能重卡的研发,所有的开发、测试都在同步进行。

到了饭点,工程师们甚至舍不得下车,他们拿着盒饭在测试车上,边扒拉着饭菜,边进行测试,就是为了能避开即将到来的梅雨季。

“这个项目没有后墙可以挡,今天落下的进度,后面两天必须找时间赶紧补上。”话虽这么说,但面对着手下这批小伙子的工作劲头,作为团队带头人的黄伟科,眼神中流露的却是关爱。

2.清晨,外高桥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

清晨,海通物流的单船科经理魏加健和同事们又迎来了忙碌的一天。在他们身后的航道上,一艘由广州港驶来的滚装船正准备靠岸。

这艘船上装有1000多辆宝马、奔驰、保时捷等品牌的进口车,魏加健和小伙伴们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由于海通码头的大型滚装船泊位有限,卸船所用的时间越少,就意味着可以越早为下一艘船的装卸做准备。

“今天一大早,码头上已有2艘滚装船离泊。昨天晚上,我的同事们连夜装船,一直到凌晨才装完。”魏加健对这样的工作节奏已是习以为常,“我没觉得很忙,不忙反而不习惯。”

今年,汽车销售形势不是很好,影响了汽车滚装的业务量。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顶住压力,开拓出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承接了韩国某液晶面板工厂的搬迁业务。

工厂的设备通过滚装船运抵上海后,再通过陆路转运至郑州。但是,这批货物数量大、尺寸不一,卸下来要花更多的时间……面对截然不同的新业务操作流程,魏加健和小伙伴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渡过了磨合期,处理韩国货物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开拓新业务的同时,海通物流也在苦练内功。码头上,智能立体车库项目在加紧建设。有了智能立体车库,就能够停放更多转库车辆,而且还能通过技术手段节约人力成本。“立体车库对公司整体库容、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场地分拨业务效率的提升都是利好。”魏加健充满信心地说。

3.通宵后的联创办公区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艰苦奋斗,不负梦想”……伴随着大都市上班族匆匆的脚步,我们走进了联创电子的办公室。墙壁上的一个个标语,格外鲜艳醒目。

“赶紧回去,好好补补!”这厢边,一位部门领导正催促着通宵工作的同事回家休息;另一头,一位工程师正呼唤着同伴,疾步走向刚空下的会议室,那里是全公司最“抢手”的地方。

去年,联创电子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EPS(电子助力转向)打破垄断,正式投入市场;喜悦之余,更大的压力随之而来。“市场反馈过来的问题,必须马上响应,到场第一时间解决,这关乎我们上汽品牌。现在车市不好,我们更需要做到最好。”

采访EPS团队负责人的时候,记者注意到,在他身后的白板上,贴着下一代产品的时间计划表。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功能测试、软件发布等各种进程——除了要把控好量产产品的品质外,还要探索未来智能驾驶的新产品,这就是联创电子的工作常态。

吴新(化名)是智能网联部总监,每隔一周的周五,他便要整理行装赶往西安。那里是联创电子i-BOX产品研发的大本营,该产品是5G时代下智能驾驶汽车实现V2X(车与万物互联)的基础。“我这不算什么,大家都很拼。”说着,他晒出了一条西安同事的朋友圈,上面记录着凌晨时分联创的模样,“我并不提倡大家加班,不过我这帮同事都是不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罢休。有时候加完班都不记得填加班申请表,都要催着填。”“都说车市‘寒冬’,但冬天是蓄能的最好时机。”吴新说:“我觉得,我们现在对智能驾驶的探索,就是为上汽未来在春天绽放积蓄能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