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赶往上海洋山深水港,近900公里的路程,2小时飞机行程,2小时车程,洋山港众包项目负责人罗跃军已经再熟悉不过了。自从中海庭对接上汽5G智能重卡项目后,罗跃军每个月都要来上海出差,有时候一呆就是2-3个星期。“经常来上海,市中心不怎么熟,洋山港倒是熟门熟路了。”他笑称。
罗跃军带领团队负责东海大桥,以及洋山、深水港的高精地图及众包更新,这是5G智能重卡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为配合项目完成,中海庭安排了20名左右员工常驻上海洋山港,其他配套的作业采集、测试人员需要频繁地往返上海、武汉两地。
原以为只要将乘用车地图制作“照搬”到重卡就行,但怎么也没想到,重卡和乘用车对于地图的使用方法与策略会相差那么多。
转弯半径带来的挑战
今年6月初,一通电话打乱了罗跃军的工作节奏:由于重卡的转弯半径和乘用车完全不同,原本高精地图中的路口转弯引导线全都不能用。他立马整理行装,定了航班飞往上海。
但事情比他想的还要复杂。“本以为只要在底图中,把转弯半径改大就好了,但我们调试了好几次,发现再怎么调也没有用。”地图引擎负责工程师甘霖告诉记者,“真的没想到,自动驾驶重卡和乘用车会相差那么多。”
几次失败让团队决定,要专门为重卡定制一份高精地图。“我们在底图的基础上,根据重卡的行驶工况特性新增了一层引导线图层,这才解决了问题。”甘霖说。
由于项目时间紧急,上汽前瞻技术部和中海庭建立了24小时响应机制。也就是说,在发现问题的24小时内,必须将修改好的高精地图回传给前瞻技术部。大量的地图作业,让不少团队成员通宵达旦。
更新,从24小时到4小时
仅过了一周,这款专为重卡定制的高精地图就上线了。团队成员欣喜地发现,增加了引导线图层后,响应速度也变得更快了。“现在,一些简单问题只要3到4小时,引导线问题当日就能解决。”数据产品负责人李玉东说。
据他介绍,整个5G智能重卡项目的高精地图绘制,他们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之所以如此高效率,背后离不开AI技术的支持。
现在,中海庭已经基本实现了AI识别、绘制和人工后期质检的流程,以快速完成包括地面箭头采集、车道标线采集、道路杆件采集,以及路口模式化标注和路口拓扑关系编辑的工作。
“目前,洋山港项目已实现技术闭环打通,后期在一定量众包源基础上,可以提高更新数据的置信度和准确率。”众包成图管线责任工程师之一的尹玉成说,“也就是说,如果实际路况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众包大数据更新图层,再经过产线处理、自动化质检和数据编辑,最后通过云端传输的办法来‘告诉’自动驾驶的车辆,这段路的信息已经发生了变化。届时,地图的更新速度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