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延锋不断追求创新突破,致力于通过提升制造工艺和产品技术含量,为消费者打造更多高品质的创新产品。作为公司首席技师的赵启明与他的创新技师工作室团队主动参与了“激光设备产能提升”和“碳纤维激光弱化胎膜的应用”两项合理化建议项目,为公司创新发展、降本增效助力。
开创先例的设备
2018年初,延锋下属内饰安亭工厂激光弱化设备产能出现瓶颈,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再进口一台激光弱化设备的采购价格高达近千万元。为了满足日趋紧张的生产项目需求,公司决定对进口激光弱化设备进行改进。
“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实现25%的设备工作节拍提升,同时满足产能预算需求,省去第2台激光弱化设备的投入。”赵启明说。在公司装备中心的共同协作下,通过逐步、逐条对标每一个细节,深入解剖、分析进口设备的生产流程和工作原理,不断进行技术性模拟验证,从中总结、归纳,他和团队终于获得了得出灵感。
“改进前,机器人移出激光区至下一次进入激光区时,激光一直处于闲置等待状态。现在,通过左右两台机器人、两工位共用激光头的全新生产方式,能将现有设备动作流程中部分人工取放件、扫码及部分机器人移动时间覆盖,使设备整体工作节拍提升20%以上。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相同或类似的应用设计。因此,该设备也算是开创了先例。”赵启明说。
新材料是把“双刃剑”
除“激光设备产能提升”项目外,团队集思广益的创新成果在“碳纤维激光弱化胎膜的应用”项目中也有体现。使用碳纤维材料代替原来的铝镁合金材料是该项目的一个创新点。
据赵启明介绍,激光胎膜原采用铝镁合金材料制作。近年来,公司投产的IP新项目产品结构复杂,尺寸大,胎膜重量超过33kg,由于胎膜过重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因此,该项目有两大目标:使胎膜减重,便于换模(3人减少至2人);同时降低换模安全风险及模具元件损坏率,降低胎膜制造成本。
团队通过工博会等渠道开拓视野,对模具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技术模拟验证后确定可行方案,最终摸索出了全新胎膜制造工艺,对较大仪表板产品的激光弱化胎膜用碳纤维材料代替原来的铝镁合金材料。
赵启明说:“碳纤维胎具是一把‘双刃剑’,其自身重量轻,便于工人进行换模操作。也因其重量轻的特点,在机械手上按照传统的机械手运行参数时,可能在机械手调试过程中发生碰撞。我们认真分析了机械手的负载能力,并对比铝镁合金胎具重量,重新开发出了一套适用于碳纤维胎膜的参数。相比传统胎膜,碳纤维激光弱化胎膜具有材料强度高以及重量轻等较多优势。”
这两项设备从2018年国庆节投入使用至今已近两年时间,目前使用情况良好。“对于激光碳纤维胎膜的推广,我们有以下设想:可以在其他一些新项目中,并在结构允许的前提下沿用。此外,碳纤维材料也可以推广到注塑机械抓手上使用,这对于提高设备工作的节拍、设备的稳定性都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