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整车市场息息相关:经历了高速增长后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压力渐增,国内领先零部件企业息税前利润率从2017年的约8%下跌至2019年的不足6%,2020年第一季度息税前利润率进一步下跌至5.2%(134家汽车零部件A股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
面对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乃至下行、整车厂传导的成本压力、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以及订单减少导致的规模效应减弱等,零部件企业可预期的市场空间还有多大?如何布局未来的产品和生态赛道?如何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品类跨界成为新现实
以2019年中国乘用车零部件市场规模约2.4万亿元为基数,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4万亿元(包含乘用车前装和替换市场,其中,前装市场仅包含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保持年均5%的增速。电动动力系统、车身和底盘、汽车电子预计将成为前装市场增量的主要贡献者,占未来十年市场增量的80%左右。替换市场则由汽车保有量驱动,一方面,车辆的“老龄化”将提升零部件替换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的普及使得部分零部件(例如,发动机机油)维保需求下降,智能技术的进步也将减少因事故受损的零部件数量,预计替换市场增速与保有量增速基本持平。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随着市场复苏和新兴零部件的广泛应用,零部件企业的营利性将有所回弹。
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及轻量化这四大技术趋势,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紧密相关,相关企业应重新审视现有产品线,确保不被时代所淘汰。例如,纯电动车的快速渗透将直接带动“三电”系统的装机量,以及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集成化水平;随着自动驾驶(L3及以上级别)的不断渗透和升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及相关传感器等零部件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在轻量化的趋势下,铝合金、镁合金等新型材料在车身与底盘件中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各细分领域中,传统零部件的市场份额将直接受到挑战。
市场趋势的变化、技术的成熟,同时改变的是未来的业务模式。当汽车电子,尤其是汽车软件成为通用技术,不同细分领域之间的边界被打破,跨界合作将成为常态。智能座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既有硬件又有软件,产品、数据、分析平台等都是打通的,提供的是整体解决方案。这对零部件企业现有的技术能力、合作生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一)。
七大应对之策
为更好地应对市场未来的变化,BCG认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可结合自身的运营情况,提前部署七大应对策略。
①完善成本管理
除了传统的采购降本、设计降本、精益生产等方面外,零部件企业需特别关注产品复杂度的问题,应采用模块化、通用化的管理手段来降低产品复杂度,节约成本。另外,为保障整个企业层面实现有效降本,企业应积极促进研发、生产等跨部门的协同合作。
②精简产品组合
在过去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零部件企业往往靠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分支业务来抓住增长机会。然而,面对未来市场的增速放缓及新的技术趋势,零部件企业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评估当前业务组合,将资源集中在市场潜力大、有战略协同效应的业务上,在选择业务时需要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评估。
③调整布局、优化产能
零部件企业过往的发展轨迹是追随整车厂就近布局,实现规模扩张。然而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零部件企业应全面评估自己的产能布局情况:收入端要综合考量合作的整车厂及具体的车型项目是否具备潜力;成本端方面,除了传统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的因素以外,还要充分关注地区差异化的招商及产业扶持政策等。
④全球化扩张
拓展全球业务网络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未来继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后文中,我们会重点展开叙述汽车零部件行业布局全球化所需的六大核心能力)。
⑤并购以实现外延式增长
当全球投资市场依然受到海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时,中国率先有效控制住了疫情。这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不失为兼并收购的好时机。根据BCG对累计股东总回报的分析,在经济衰退期间的并购交易回报要比经济繁荣期间的回报高出9%。因此,零部件企业应密切关注并快速扫描有潜力的零部件细分领域,评估潜在并购对象及其可带来的业务协同效应,适时采取积极行动。在整个并购环节可考虑借助第三方数据库和分析工具等力量,往往能事半功倍。
⑥可持续的产品差异化战略
零部件企业需从传统的“被动创新”转向“主动创新”模式。一方面,这更贴近客户和终端消费市场,了解客户的痛点和需求;另一方面,要从后端推进组织架构,通过创新工作流程,甚至企业文化的转型来促进未来创新领域的发展。
⑦提振后市场板块业务
随着替换市场的吸引力不断提升,零部件企业应加强构建服务售后市场的能力,这些能力往往与前装市场业务有所不同。以渠道管理为例,其包括经销商和零售商商务政策的制订、能力的培养等。除此之外,电商渠道的发展也需重点关注,包括与电商平台的竞合关系、产品组合设计等。
六大核心能力布局全球化
面对国内需求连年放缓和竞争加剧的压力,开拓新市场有望化解产能过剩的困局。利润率下滑和新技术涌现都促使企业加快技术升级,而全球化有助于快速获取新技术,招募顶尖人才。与此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及多国对中国企业的税收优惠等措施,都在鼓励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
企业全球化的概念并不局限于销售全球化,还包含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战略规划与合作、全球化的供应链,以及全球性的组织、人才和治理方式等。目前,中国领先零部件企业在海外工厂、营收和员工上的占比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图二)。
①全球战略愿景与规划
根据不同业务的发展目标、阶段及业务战略,选择合适的全球化模式。例如,零部件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快速获得核心能力,以弥补短板。
②全球品牌推广及销售
在海外进行品牌推广时,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产品名称、标语等。在海外销售层面,除了充分发挥当地销售团队的优势,开拓新客户外,直接收购/入股当地销售渠道(例如,大型经销商集团)也可助力企业快速打入新市场。
③全球制造和研发
在研发基地的选择上,通常选取人才储备丰富、创新氛围好、有产业集聚效应的地区提前布局,同时也可关注当地市场需求,针对当地市场研发新产品以把握增长机会。对于海外建厂,当地市场的吸引力仍为重要驱动力。例如,对于基建高速发展的国家,与商用车相关的零部件企业潜力巨大。
④全球治理与管控
对于与核心业务协同较弱、在海外独立运营能力较强的企业,往往采取弱管控,只需要制订宽泛的财务和战略目标;对于与核心业务协同性较强、在海外需要较多总部支持和指导的企业,例如研发和测试支持,则需要更为细化的财务、战略目标及具体的运营管理。
⑤全球合规运营
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差异性,积极识别各类合规问题,例如劳工保护、环境保护等。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面向全球、自上而下的合规体系和流程,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合规风险,保障企业成功推进全球化。
⑥全球人才管理
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来定制全球人才招募策略。例如,零部件企业可在出海早期外派中国管理层来保证战略一致性和规避风险,而后逐渐向当地人才开放高层职位。除了有竞争力的薪酬外,适合多元文化背景的工作环境及模式,以及长期职业发展路径都是保证团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