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汽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优秀事迹选登
编者按 日前,上汽集团工会命名“赵原创新工作室”等28个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2020年上汽集团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刊登这些创新工作室的优秀事迹,进一步发挥这些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带动、激励作用,推进上汽集团“新四化”战略的实施。
上月,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MEB)工厂正式投产。在工厂的建设过程中,上汽大众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工作室承担了建设样板中心高压电池包智能示范线的重任。他们凭借十足的干劲及突出的创新成果,日前荣获了2020年“上汽集团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开展智能示范研究
高压电池包智能示范线作为上汽大众首条新能源电池智能示范线,为公司新能源智能制造前期导入提供了重要支持,该项目也是该创新工作室创新攻关课题之一。
2018年底,随着公司“电动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多平台、多种类电池包样件同时生产,原有的电池试制产能已远远无法满足当时的试验需求。作为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工作室的领军者,样板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郭志强亲自挂帅,带领团队承担了产能提升与工艺验证的重任。
Gapfiller涂胶工艺是MEB平台电池包样件试制过程中耗时最多的工位,完成整个涂胶、压紧、固化工艺过程大约需要3小时,提升该工位的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效率便成为产能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9年6月,工作室核心成员、高级工程师刘昌旭完成了一套低成本的Gapfiller自动涂胶工位设计,但在设备调试过程中遇到了难题:Gapfiller胶水的流动性参数会受到胶水批次、存储的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设备所涂的胶水形状不一,无法满足电池包的工艺要求。眼看生产开始的时间临近,若无法在一周内解决问题,就会影响电池包样件的交付,从而导致电池认证的进度滞后,或将影响到项目的SOP节点。
为此,郭志强立即召集开发、规划、样板等部门的专家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邀请油漆专家方腾彪共同对胶水的化学属性进行研究,开展了30多组涂胶测试试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设计出一套自适应涂胶枪,能针对不同流动性的胶水实现自适应出胶与压力控制,最终使所有MEB高压电池包样件按时交付,从而保证了MEB工厂的建设进度。
“创新潮汐”管理法
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工作室是在公司智能制造小组的倡导下成立的跨部门联合创新工作室,现有核心成员21人,主要致力于智能制造、智能装配、先进制造技术等方向的创新研究工作,旨在不断提升生产工艺与设备维修的智能化水平,保证批量生产的稳定性。目前,工作室已累计完成车身、油漆、电池和总装四大生产工艺智能装备方向的创新项目20余项,解决设备维修技术难题200多项,先后培养了11名技术骨干。
郭志强说:“创新工作室是一支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团队,如何有效实现人员均衡发展,形成‘以老带新’的模式,从而为青年员工搭建成长平台,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针对青年业务骨干规划了理论结合实践的成长路线,鼓励他们创新,并对他们实施创新技能进行专项培训。”
当前,创新工作室面临着并行新项目多、批量产量高导致稳定性挑战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人员工作时间不均衡及人均效能低等问题。若按项目、产量的增长而增加人员数量,则会造成人均效能降低,浪费较大。为此,由郭志强牵头,针对业务骨干采用“创新潮汐”管理法,通过人员能力打通、资源高效调配、建立统一标准、打造数字化系统、经验实时存储和调用等方式,既实现了人员时间、能力的高效使用,同时也促进了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