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仍是“一切照旧”地运营
中国经济网:在华晨集团破产重整消息传出的同时,有关“华晨宝马易主”“宝马提前支付股权收购款”的传言见诸媒体。但据记者了解和确认,以上“花絮”均不属实,华晨宝马仍是“一切照旧”地运营。
腾讯网:有华晨宝马贡献这么多利润,华晨集团还是走到了破产这一步,不免让人唏嘘。宝马方面已经表态了,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华晨汽车母公司的债务问题会影响其增持股份的进展。华晨宝马的业务运营也没有受到华晨集团负债的直接影响。
北京商报:虽然华晨集团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但该集团旗下合资品牌仍在正常发布新品。11月29日,华晨雷诺金杯合资后的首款轻型商用车产品金杯海狮王在北京地区上市。
华晨为何成也宝马,败也宝马?
新浪:华晨集团破产可以总结为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打价格战拉低自身的品牌价值,并且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挽救工作,导致消费者降低对其产品的信心;二是没有利用好手中的资源,过度依赖宝马,没有对技术进行吸收整合,反而将自己变成了宝马的代工厂。
搜狐:与吉利、长城等很多民营车企相比,华晨集团起家做自主品牌并不晚。然而,在本世纪初的汽车合资大潮中,华晨集团逐渐迷失了自我。尤其是傍上宝马这个“大款”后,华晨集团更是失去了自主创新的动力。自主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产品和设计实力不济,市场趋势把握不准乃至过度押宝债券金融市场,这些都为华晨今天的爆雷埋下了祸根,值得深刻反思。“没有自主关键核心技术,卖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
金融界:如果接下来能够完成重整,实现“新生”,那么如何重振自主品牌将成为华晨集团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投入、低回报,是华晨倾覆的伏笔之一
中国经济网:其实,华晨汽车对于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非常大,中华V7的研发金额达到36亿元,被称为华晨汽车自主品牌产品中最具实力的象征车型。可车友们并不为其埋单,该车还惨遭吐槽:用了宝马淘汰的发动机,东拼西凑做成了一辆车,宣传得天花乱坠,实际质感极差!
没有跟上新能源汽车的步伐
同花顺财经:缺乏创新和好产品,传统乘用车市场表现不佳,也没有跟上新能源车步伐。2017年上市的华晨中华H230EV,续航里程只有150km,售价却在17万元左右。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大环境下。2018年,工信部发布了特别公示企业名单,取消了一批车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资质,其中就包括华晨,这导致其很难涉足新能源车领域。在车载互联、自动驾驶等方面,华晨也没有任何投入和准备,那时就已经注定了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