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新零售、建立生产“突击队”、加快创新产品落地、保障物流运输……当记者走进销售一线、生产车间、研发和物流作业现场,一场年底冲刺的“收官”战,正在上汽旗下各企业打响。
营销一线
“铆足干劲,再多卖一些”
“我们这里之前每天的交付量在5-6辆,从这周开始,交付量明显提升,增加到了15辆左右。”上汽R汽车上海交付中心主管潘云说,“我们竭尽全力,争取在年底前让更多车主能把爱车开回家。”现场,7名交付专员都在满负荷地为客户服务。交付专员印桢告诉记者,最近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客户,除了位于东安路的交付中心外,在安亭的临时交付点,每天也要交付20多辆新车。
除了R品牌,上汽乘用车旗下的荣威和名爵品牌也开始了年终销量冲刺。在一家荣威4S店,RX5 ePLUS和iMAX8这两款新车颇受消费者欢迎。销售顾问田磊告诉记者,RX5 ePLUS在店里卖得最好,订单总数达到了400多辆。而在名爵4S店,除了销售顾问外,记者还见到了上汽乘用车的工程师。“我是上汽技术中心今年新进的员工,年底到了,因为店里忙不过来,所以被派过来助力营销。”据他介绍,截至目前,全新MG5已热销近1.8万辆,并且订单量还在持续攀升。
为了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销商们比往年都要更拼一些。“今年,我们的基本目标已经完成了,这段日子里,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冲刺挑战目标,现在大概有两成的经销商达成了挑战目标。”上汽大通华东一区总经理王辉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二’,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老客户回访邀约等方式,仅12月12日当天,我们就完成了400多份订单。”
“从目前完成情况来看,率先进行了乘用车专网建设,以及渠道下沉做得比较好的经销商,完成挑战目标相对会轻松些。”王辉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乘用车专网建设,以及加大渠道下沉的力度,争取把乡镇级网络打通。”
年末的冲刺,对于上汽大通新零售事业部来说,是另外一个战场。他们将目光瞄准了上海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准备将D90 Pro直销模式沉淀下来的数字化流程、工具及运营方法复刻到新能源车型销售业务上。
8名“特战队员”每天工作12小时,连续作战一个多月。截至12月22日,他们已经完成上门试驾55次、探访竞品店14家,参加集市活动4场,尝试13种线下集客的渠道和方式,累计收集潜客信息809条……
“已经陆续开始有潜客完成转化了,这一次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新零售模式在新能源车型销售上的前景。”相关负责人说。
生产车间
“厉兵秣马,再多干一会”
青岛的夜晚,气温下降到零下3摄氏度。雨雪天气的增多,给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基地的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高产量,冬季设备维护和后勤保障是实现年末冲刺不可缺少的一环。”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基地总经理胡健斌说。今年,该基地不断刷新着产量最高纪录,11月产量达到了历史性高点77322辆。
事实上,对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基地来说,这种紧张的生产节奏从今年3月开始就一直没有停过。“从4月产量每天达到2250辆,到现在每天2700辆,我们持续在招兵买马。”据胡健斌介绍,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已与多所高水平院校建立起合作关系,“累计为公司输送员工约1000人。”
随着五菱宏光MINI EV单月销量突破3万辆,青岛基地的生产任务变得更重了。为了让这款“小神车”的生产线平稳度过第一个冬天,早在寒潮来临前,青岛基地的“老师傅”们就做好了准备。他们在车身维修和生产工段上识别出了30多个防寒关键点,并加班增加伴热带。“我们还给压缩空气罐穿上了‘外衣’,在储气罐底部和疏水管路上均增加了电热毯和电伴热带,确保它们能在极寒天气下正常运行。”胡健斌说。
对商用车来说,产品往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因此在制造端的难度要比乘用车的流水作业更为复杂”。上汽红岩整车生产部总监陈红鹰说。据他介绍,目前,上汽红岩整车生产部负责的底盘、总装和特装三个车间共有1900多人,仅12月就要负责2000多种车型的生产。“其中有800多种车型是复杂车型,占比达到40%。”
今年以来,上汽红岩销量节节攀升,1-11月整车销量达71950辆,同比增幅超过36%。
“只要下了任务,我们就要确保完成。”距离年末收官还有10天时间,上汽红岩生产线上一片繁忙。陈红鹰介绍,从12月20日开始,生产节奏已从月初的JPH16(单位每小时生产数量)提升到JPH18,这就意味着,生产线每小时要比以往多造2辆车,全力冲刺全年产销8万辆的挑战目标。
如何跑出年末冲刺的“加速度”?人员紧缺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少一线员工开始“跑岗”。“‘跑岗’就需要员工技能全面,在各个岗位上能相互支援。”
为了加速生产,上汽红岩底盘车间自发成立了生产“突击小队”。“每个人的目标意识都非常强,只要当天生产目标没有达成,大家就自觉留下来。”陈红鹰说,“包括技术、采购、质量、工艺等部门的人员也投入到生产一线,及时解决新项目车型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黑河&海通码头
“全力以赴,一直在冲刺”
黑龙江黑河,天蒙蒙亮的清晨,擎度科技的工程师们已经整装待发,开始了一天的测试工作。“我们不怕冷,就怕不够冷!”这天然的“冰箱”着实让工程师们感到兴奋。他们要测试和标定的EBS智能制动系统和E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是满足未来智能化和电动化要求的核心技术。
虽然冬季测试是他们每年的常规工作,但今年却面临着更大的考验。“擎度科技的创新产品量产落地进程正全面提速,今年有20多个项目要测试,数量相比去年翻倍了。”擎度科技副总经理徐松云告诉记者,“除了冬季测试,其他路况,我们也要测。为了抓紧时间,今年我们上海和黑河两头一起测,双线作战。”
同步冲刺的,还有上海的研发团队。“前段时间,我们和大陆集团进行战略合作,现在正进行下一代产品平台的迭代开发,将战略合作落到实处。”研发团队的一名员工说。
两年前,为打破国外零部件巨头的垄断,上汽在联创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上成立了擎度科技,致力于研发智能驾驶制动执行系统。短短两年时间里,擎度科技的产品迅速走向了市场。年底的冲刺,正是为了确保明年量产项目的顺利落地。据介绍,明年,擎度的EBS/ESC产品将配套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江淮、合众等企业的多个产品。
“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徐松云说,“事实上,不只是年底,为了加快创新产品的应用落地,我们一直在冲刺。”
当黑河步入夜的宁静,距离它3000公里的上海海通国际码头依然灯火通明。解缆、点检、移车、检测、靠离泊……生产一线员工所做的这些重复千万遍的动作确保了上汽海外市场商品车的及时供应。
据了解,12月,海通码头将向欧洲、南美洲、澳新地区、中东地区发运14000辆商品车。其中,名爵10000辆,车型包括MG5、MG HS、MG ZS等;上汽大通MAXUS 4000辆,车型主要有EV30、T60,V90等。
数据显示,今年11月,海通码头滚装装卸车辆总数突破16.3万辆,再次创下单月吞吐量的新纪录,相比去年同期上升11.5%。其中,外贸出口同比增长56%。
“海通人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上汽安吉物流相关负责人说,“尽管疫情带来了影响,但海通码头的吞吐量再次迎来强劲反弹,为上汽海外出口物流供应链的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