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1年1月10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企业之窗 智能驾驶背后的大脑 联创助力上汽5G全场景互联R汽车量产 氢气传感器首件试装成功下线 华域视觉举行2021年员工大会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五度获评“年度卓越汽车金融机构”称号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驾驶背后的大脑

创时科技全力推进智能驾驶中央决策控制器产业化落地

□ 本报记者 阮希琼

自动跟车,该何时刹车、何时加油?在车库里找车位,该左转还是右转?前方有行人,多少距离开始自动刹车……当人们感叹自动驾驶的神奇时,背后有一个“大脑”在实时计算,对每一个动作进行决策。

在上汽,这个“大脑”被命名为iECU。两年前,为推进这一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化落地,上汽与TTTech联手,成立了上海创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两年来,iECU的量产化步伐不断提速。近期,公司更是获得了国内首张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平台ISO26262 ASILD产品认证证书。

“国内智能驾驶发展太快了,各大传统和初创车企,以及各研发创业团队都在拼硬实力和速度。作为一家创新企业,我们要始终保持饥饿感。”创时科技总经理张平说。

群雄逐鹿智能驾驶大脑

“再不抓住窗口期,时代就不等你了”

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大整合、大变革,置身其中的零部件企业,有着更深切的感受。“智能驾驶这片汪洋大海,表面平静,实则内部波涛汹涌。”张平感叹。

布局智能驾驶,关键是要打通产业链核心技术。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便是其中的一块“硬骨头”。放眼市场,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有着自己的布局,打法不一。

特斯拉是垂直化集成的典型代表,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甚至是芯片全都封闭,自己研发。而另一种策略是整车厂自主研发软件系统,核心零部件由第三方提供,就像德赛西威与小鹏汽车之间的合作。除此之外,还有各个整车厂联手布局的,比如一汽、东风、长安共同设立的T3科技平台公司。

“域控制器是必然趋势。目前来看,传统零部件巨头在这一领域还没有我们这些新企业做得快。这对于国内零部件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机会。再不抓住窗口期,时代就不等你了。”张平深谙其道。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上汽给了创时科技莫大的支持。这几年,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商用车技术中心、智能驾驶技术中心等与创时科技协同攻关,多个项目实现了产业化落地:2019年,公司的第一代iECU在荣威MARVEL X PRO上落地,实现了最后一公里泊车;2020年,iECU配套在了上汽5G智能重卡上。“今年,新一代iECU将在荣威MARVEL R上应用,同时还在预研新的iECU,计划配套在智己汽车的产品上。”张平透露。

获得国内首个安全认证

“打牢基础,从1到100”

创时科技是中外强强合作的产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实现了从0到1。现在,我们集中精力攻关的,就是如何从1到100,从小批量逐渐迈向大批量。”张平说。

智能汽车更新迭代太快,而市场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往往新的产品还没有迈向大批量生产就被淘汰,马上就要更新第二代产品。“我们要兼顾产品的先进性、性价比、效率,同时又要孵化新的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这个过程挺难的。”

既要快,又要稳。在创时科技看来,从1到100,其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做好功能安全,打牢技术基础。“从行业的生态来看,更多的企业还是以逐利为主,并没有用严谨的方式来对待自动驾驶,对于功能安全的认知还不够。有的企业只是做DEMO,并没有量产能力,产品真正能实现高功能安全的,凤毛麟角。”张平坦言。

一路走来,创时科技一直稳扎稳打。近期,公司获得了国内首张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平台ISO26262 ASILD产品认证证书。“这意味着创时科技域控制器平台产品满足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规范,是经过严格测试的合规产品。”相关负责人说。用他们的玩笑话说,就是“没有证书,就是耍流氓”。

同时,为了夯实基础能力,创时科技正在尝试与国内的芯片企业合作。“这是整个行业的痛点,我们正不断尝试,全力追赶。”张平说。

从研发收入到产品收入

“不做温室里长大的孩子”

随着多个项目完成产业化落地,创时科技有了更多的思考。“目前,自动驾驶产品的装配比例并不大。对于创时科技来说,目前还是以研发收入为主。但随着产品装配率的提高,整车企业的研发投入会逐渐降低。所以对创时科技而言,我们要从研发收入性企业逐渐转型为产品收入性企业。”虽然创时科技是一家轻资产型的企业,但未来该如何走,依然让张平倍感压力。

他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对于中国来说,2021年将是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一年,1月1日起,《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正式实施,中国将拥有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分级标准。有专家预测,2021年,L3自动驾驶车型或将得以集中量产。中国自动驾驶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必须到市场上竞争,不做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创时科技从上汽走向了业外。“面对业外市场,我们不仅提供iECU解决方案,还联合感知系统供应商,打包生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据张平介绍,目前创时科技已获得一些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定点,非上汽企业的业务占比达到10%。“我们希望2022年年底,业内外比例能达到7∶3,不断提高中性化程度。业内外齐发力,来支撑起我们的量产化步伐。”

采访结束,记者走出创时科技的办公楼已是晚上7点。冬日的夜晚,研发大楼、试制实验室灯火通明。再过几天,就是创时科技开业两周年的日子,大家感叹时间过得快,更感叹时间紧。“离新一代iECU量产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