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1年2月21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特别策划 智能工厂能够被复制吗?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工厂能够被复制吗?

□ 本报记者 顾行成

一花独放不是春。人人都知道智能工厂是个好东西,那么,不同企业,甚至是不同行业之间的智能制造模式能拷贝吗?或者说,以后的制造类企业,有没有可能依靠输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转型变成某种服务供应商?

在有饭吃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去种新田。

最早进入智能制造领域的,都是一些嗅到了危机的传统制造企业。比如白电行业,这是国内最早进入红海竞争的行业之一。如果不搞智能制造,就无法摆脱同质化,只有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这是它们普遍面临的情况。所以,海尔和美的才会较早进入智能制造领域。

去年年底,上海授牌了首批20家智能工厂。其中,有5家汽车相关制造工厂入选,而这5家工厂都是上汽下属的企业。

当然,上汽麾下的智能工厂不止这5家。在上海之外,不仅有着被誉为“智能装备”“智慧供应链”“大数据智脑”三位一体的上汽宁德工厂,更有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授予“灯塔工厂”称号的上汽大通南京工厂。

从上海市公布的这批名单可得知,目前智能工厂不仅覆盖了汽车、轮船、飞机制造业,也包括了智慧中药生产和医疗器械制造的智能工厂。如果再加上早已进入的海尔和美的,可以说,智能工厂正在快速覆盖生产制造的各个领域。

那么,智能制造模式能拷贝吗?

1.复制智能工厂?没问题

去年第四季度,上汽红岩智慧工厂建设正式启动,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表示,红岩新工厂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下一个“灯塔工厂”,而已经在上汽大通南京工厂经过实战检验的数字化工艺数据系统、工艺仿真软件、现场自动化设备集成等也都将植入红岩新工厂。

同行业如此,不同行业之间,智能制造似乎也不存在明显的壁垒。

美的集团下属的美云智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不仅应用于美的内部多个工厂,通过将制造业知识与经验数字化、模型化并对外输出,多年来还服务于超过150家企业的数字化升级转型,涵盖家电、汽车、地产、快消品、能源、航空、电子等20多个行业。长安汽车、广汽集团、海天味业、紫金矿业、永辉超市等都是美云智数的客户。

“实现智能制造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算力的提高。”华域汽车智能转型科科长王瀚告诉记者,“举个例子,以前自动化生产的智能控制都是通过单片机来实现,现在都是2核,甚至是4核的处理器,芯片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通讯环境方面,不仅室外有5G,室内还有WIFI6和蓝牙。量变慢慢积累起来,就形成了质变,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让生产环境下的整体运算能力不断提高,在硬件上已经基本可以让智能制造的门槛触手可及。”

“当然,智能制造的复制并不是简单地将A工厂复制到B工厂。但其中仍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可复制性。”王瀚解释道,“像网关技术、云平台、数据中心、数据流处理,以及处理好之后的事件驱动,这一条通路是相对比较清晰的,目前行业内也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

“难就难在,怎么样在终端落地,找到一个可以落地的场景。”王瀚强调。

2.自动化、自働化和智能制造

回到制造业自身,智能制造的演变过程,似乎可以简单归纳为自动化、自働化、智能化三个阶段。

自动化已经毋庸多言,“自働化”和“自动化”虽然中文发音相同,但在日文中,“动”与“働”是两个不同的汉字,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

“自働化”的发明者是丰田。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让机器能够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自动停止运转,这是最早丰田佐吉对“自働化”的构想。之所以加入人字偏旁,就是想传递人的智慧可以给机器赋能,让机器更好地辅助员工的理念。业界对此的共识是,这是一种同时省钱、省人、省事的机器智能化,而且高度的自働化能够从流程上避免故障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杜绝不良产品的出现。

虽然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国内很多制造企业在奔赴智能制造的路上,也都先后走上了和“自働化”平行的道路。

“智能制造”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中的定义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是不是智能制造,首先要看的,就是是否将软件、嵌入系统、传感器、设备互联、智能算法等纳入生产流程中应用,但落实到实际的运用中,有一个辨别是不是真正的智能工厂或是智能制造的标准,那就是,这个工厂的生产或是制造,是不是通过上下游的大数据来驱动的。

2020年9月16日,犀牛智造横空出世,因为其瞄准的是快消行业,快速在社会上掀起了一波智能制造的热潮。犀牛智造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消费端到制造端的完美对接,从生产环节到交付给消费者,能实现全链路的数字化。过去是从生产到消费,现在是从消费到生产,整个生产环节的数据链被逆向打通了。通过洞察需求和数字化制造,商家可以尝试做到按需生产。

有分析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智慧制造和无人车间的核心逻辑,其实是依循C2B的逻辑。这种后端推动前端的逻辑,一旦真正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建立起对应关系,理论上可以创造出很多新的产品和消费模式。

那么,快消领域的智能生产模式再放大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行不行?答案显然是可以的。在犀牛智造问世之前,在C2B大规模智能定制生产和消费这一没有前浪的领域,上汽大通已领先探索了五年。

举个例子,就在一年前,上汽大通南京工厂当时虽然只生产两款车型,但已经涉及近9000种零部件,基本上相当于一个拥有70万辆产量,七八个平台的大厂规模。

从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点:沿用传统的生产方法,面对智能制造肯定是行不通的;真正的智能制造,门槛其实并不低。

3.数字化、生态化和组织变革

传统企业如果要实现智能制造的变革,在某种意义上,就如同老旧小区的改造,肯定没有新造楼盘来得方便。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改造、生态化建设和组织变革几乎不可避免。

“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实现智能制造,那么数字化建设或是改造肯定是最先要迈过的一道门槛。”王瀚直言,“数字化改造过程中,不少企业还抱着数据不出厂的传统观念。而要实现智能制造,数据上云也是其中必不可缺的一环,数据链不打通,智能制造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王瀚说。

从美的集团的财务数据可以得知,从2018年起,美云智树的前后累计投资额接近百亿元,但2018年美云智数通过输出智能制造所获得的业务收入,只有区区3.5亿元,投入产出比如此悬殊,作为一家企业,美的为什么依然选择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这就是一种投资,它希望通过输出智能制造模式,建立起一个生态平台,希望这个平台能帮它落地产品,而且是足够多的产品,就像苹果商店一样,而这个平台想要实现自我造血,自然需要一个基数相对庞大的用户群,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支持美的继续这么‘玩’下去。犀牛制造的背后也是有一个生态的,其实就是阿里的生态平台。智能制造,不可能只是停留在制造端。否则,这也只是一种还没有达到质变的自动化。”王瀚告诉记者。

同时,如果一个企业最终能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那么组织的变革也必然会同时发生。

“这甚至可以说是对现有组织产生一种冲击,整个企业的运作模式会发生很大变化。”王瀚表示,“企业或工厂智能化以后,数字化和制造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传统IT信息部门做的工作,可能会更轻量化,变成日常工作中一种工具化的东西供人使用。可能将来就不会存在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而是会被融合掉。每一个在生产线旁的工人,其技能要求也会发生变化,熟练掌握各种IT轻量化工具可能变得不可或缺。”

“就像现在的企业微信或者钉钉一样,很多日常的实用功能都可以通过内嵌的模块化工具来实现,小企业已经不用再设立专门的IT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管理了。”王瀚补充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