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斯拉车内摄像头高清画面被黑客曝光。从这一事件中足以看出,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智能汽车产业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用户隐私和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在提案中指出,“应当立足产业实际,着力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体系,推进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及制订,加大保护力度。”
如何保障用户隐私安全,成了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新课题。智己汽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源头上杜绝信息泄露
“传统的安全手段不再适用。”智己汽车数据驱动中心运维及安全部总监秦榛坦言,“相较于传统汽车,智能汽车的隐私保护场景更复杂。”
就以“特斯拉摄像头”事件为例,这就是智能汽车时代特有的问题。只是,用了摄像头侵犯隐私,但不用摄像头又无法实现一些便利的功能。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秦榛告诉记者,虽然智己汽车上还是会安装摄像头,但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可以避免采集人脸等敏感信息。“例如,智己汽车有灯随眼动的功能,驾驶员眼睛看向哪里,车灯就照向哪里。我们设计了一套算法,摄像头只采集眼球转动信息,并不会采集任何生物识别信息。”秦榛说。
不仅如此,智己汽车制订出一套名为IDPP的用户数据隐私及保密计划,应用了包括零知识证明、差分隐私在内的前沿科技。
这些新技术将带来哪些变化?
对此,秦榛解释说,“相当于智己为每位用户的信息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也就是零知识证明技术。”
据介绍,在该技术的支持下,用户不用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就能证明自己是权益的合法拥有者。秦榛举了个例子,“这有点像对暗号。比如,我们要识别男性,就可以用算法设定蓝衣服的是男性,那么就不需要生物识别信息,只需识别蓝衣服。数据就是被这件‘蓝衣服’乔装打扮了起来。”
“我们建立起了隐私保护委员会”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智己汽车在成立初期,就由CEO牵头,成立了一个“隐私保护委员会”。这足以看出智己汽车对于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视。
除了制订用户隐私保护的整体策略,委员会还负责监督检查数据安全措施的落实工作,所有数据的采集遵循“最小必要”原则。此外,数据的收集和外发,尤其是敏感数据,都必须通过层层审核。
与此同时,一支由数据安全平台、信息安全部门,以及各个部门隐私合规专员组成的“隐私合规工作小组”成立了。“我们已经对涉及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的软硬件都进行了排摸式的调研。”作为小组成员之一的秦榛说。
用户的全程参与,也被视为重要一环。
一方面,对于数据的采集与使用,智己均严格遵守用户授权,只采集用户授权的数据;另一方面,用户随时可以关闭智己的数据采集功能。
“比如,我们的摄像头可以采集驾驶员车内吸烟、疲劳驾驶等信息,并设置了相应的算法提醒,不过这些功能都可以关闭,给用户最好的隐私保护体验。”秦榛介绍道。
打造真正的用户型企业
前路依然坎坷。
目前,汽车行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正在抓紧制订,行业尚未有统一的标准。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数据安全保护标准和消费者获得更好的用车体验之间是矛盾的。
从产品角度来说,车企一定是希望数据越多越好,不然很多场景“玩”不起来。但保护用户的隐私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智己汽车还是坚决地站在了用户这边。
目前,智己正积极加入全国信标委生物特征识别分委会等机构,希望为行业标准的制订出谋划策。
“对于车企而言,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真的要下很大的决心。”作为技术负责人,秦榛对这些“痛点”也颇有感触。但智己始终把用户放在首位,令他印象深刻。他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
一次工作汇报,领导问秦榛:“智己汽车上的副驾驶座位前也有屏幕,上面有车主的各种信息,但如果这时副驾驶座位坐了一个陌生人,我们该如何帮助车主保护隐私呢?”这让他恍然大悟:要跳出技术,站在用户的体验和使用场景去思考问题。
无论做什么,最终都要“回到用户”,这是智己团队时刻提醒自己的,也是团队努力的方向。未来,智己汽车将进一步聚焦用户体验,根据场景化需求,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落地,让用户切身感受到智己的陪伴与守护。
智己人感言
“前瞻技术+机制保障”,智己汽车双管齐下,为智能汽车时代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做出了示范。
对于智己汽车而言,用户数据是驱动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生产资料。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一人千面”的使用体验,是目前摆在团队面前最大的挑战。
尽管前路坎坷,但智己依然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