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3版)
有了参数,还必须搞清楚涉及改制的零部件清单。项目经理赵方印至今还记得那份密密麻麻的零部件清单,“为了保证备料准时供应,戴总和我们一起加了一周的班,往往凌晨1点还在一项一项地过清单。”
就这样,实验室和乘用车团队共同连闯数关,在7月17日交付了第一辆车,并在7月30日完成了首辆车的动态演示。
通过合作,基于GVDP整车开发流程的Robotaxi改制体系得以建立,为未来上汽大规模量产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车辆积累了经验。
9月28日:拿到牌照
“在这个项目中,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既是珍珠,又是穿梭其中的珍珠线。”戴娟再三强调合作伙伴们的共同努力。在三方合作中,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在承担总协调工作的同时,负责整车软硬件集成、参与算法开发和迭代、开发智能座舱功能、装配测试及拿下示范应用牌照等全链。
“致广大而尽精微”,获得示范应用牌照,是个绣花活。
按照计划,2021年9月28日必须拿下示范应用牌照,而在这之前,又必须先拿到测试牌照。依循行业惯例,拿到这两个牌照至少需要5个月时间,而留给上汽的时间只有两个月。
对外事务经理孙翊飞和同事们经过精密计算,开始分头行事,或蹲守在改装基地,或和主管部门协调测试场地、考试等,有时甚至半夜还在考场中,终于赶在8月26日通过1500多项路测,以满分成绩拿到第一张测试牌照。
有了这张测试牌照,还需要按照要求完成1000km路测后,才能进入第二场“示范应用牌照”的考场。为了赶时间,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合作方“三班倒”,在21天时间里,几乎每天24小时都泡在测试场。
测试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通过更新软件版本来解决。团队通过磨合,定下了“两天一个小改版,一周一个大改版”的迭代节奏,并理顺了每次版本迭代日晚上九点“封版”,午夜十二点“上新”的软件版本管理流程。
9月28日,团队如期获得示范应用牌照。
拿到示范应用牌照后,戴娟组织项目组成员观看电影《长津湖》作为支部活动。“我们仿佛在电影里看见了自己。”“姜神”对《长津湖》结尾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感触极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打不败的敌人。”
12月8日:批量交付
以前,交付节点对年轻的实验室工程师们而言,是“可移动的”。项目遇到了难点,就把节点往后挪一挪。但军令状一下,节点“锁定”。工程师们对“交付节点”有了新体悟,开启了“后墙不能倒,节点必须保”的日子。
这个项目最重要的节点,就是2021年12月完成60辆车批量交付。实验室必须联合各方,快速完成批量改制,并让车辆尽早驶入考场,拿到牌照。
“因为摄像头不足,相机模组供应不上。如果坐等供应商,12月才有可能提到货,我们等不起。当听说供应商仓库里还有些料,我们就赶紧开车去抢货,自己干‘闪送’的活。”赵方印说。
当发现仓库内的货仍不足以满足全部需求,赵方印和同事们化被动为主动,将供应流程拆解细化、穿透到更下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当即下订单,让他们尽快排产供货。
“十一”期间,江苏拉闸限电。为此,赵方印和同事想方设法协调上汽资源,利用柴油发电机保障零部件生产,并将等待改装的车辆运至现场进行装配,抢下赶制出来的第一批零部件。
2021年12月8日,享道Robotaxi在安亭开城运营,40辆运营车辆正式入列。20天后,享道Robotaxi在苏州上线运营,投入了20辆运营车辆。项目进入了积累场景数据和运营经验,持续提高接管里程水平的项目新阶段。
开城当日,媒体工作人员试乘后评论,享道Robotaxi表现得像个“老司机”。出行平台、大型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三方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金三角关系。这是目前为止,在Robotaxi商业化探索中的最优解决方案。
后记:
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约有170人,有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的高校毕业生;也有不少毕业于北卡罗来纳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等学府的高材生。其中,大约20%拥有博士学位,大约56%拥有硕士学位。
如果说,2021年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是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那么接下来,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希望能进入“造势而起”“乘势而上”的新阶段。2022年,上汽将在上海临港、深圳等地启动无人驾驶示范运营,让座舱变得更智能……2025年,上汽将组建商业化Robotaxi车队,定义共享出行新业态,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撸起袖子加油干,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项目管理总监梁珊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技术负责人于乾坤说。是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已经成为了实验室小伙伴们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