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产业从燃油车时代快速切换到电动智能车时代,这头深度变革的“灰犀牛”已走过了“发轫”期,进入了“发力”的新阶段。面对产业巨变,上汽集团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首要位置,以创新成果的持续转化赢得未来发展的战略主动。
“越是挑战艰巨,越是要放下包袱、突破常规、闯出新路。”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表示,“今后,上汽还将继续保持战略创新的定力,加大投入、加紧突破,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战疫
从3月中旬起,上汽多家企业陆续启动闭环运营;4月18日,上汽在沪整车厂稳步恢复有序生产;截至5月底,有5.7万名在沪员工参与闭环运营。5月27日,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开启双班压力测试,这意味着车间生产重新进入了状态。伴随着两个班次无缝衔接,机器24小时不停地运转,临港基地逐渐恢复了常态化运转。6月18日,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正式开启双班制生产。
恢复双班制生产的背后,是超过5000名上汽乘用车和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的员工在临港和安亭基地坚守了3个月。他们参与闭环生产和工作,克服困难,打通堵点和难关,主动担当企业社会责任。
截至6月17日,已有包括智己、飞凡、荣威、名爵4个品牌在内的近1.7万辆整车陆续下线,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日常生产状态。
6月1日至18日,上汽集团汽车产量已经超过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这标志着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正逐步恢复正常。
出海
2021年,上汽集团海外市场销售总量达到69.7万辆,同比增长78.9%,连续6年夺得国内车企出口冠军。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有系统、有规划、成建制“走出去”的汽车企业,上汽已经建立了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现已形成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六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
“海外每卖出三辆中国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造。”今年5月,上汽海外市场整体销量达到8.6万辆,同比增长97%,1—5月海外市场累计销量接近30万辆。特别是在欧洲市场,上汽自主品牌月销量已站上“万辆级”台阶,同比增长超过200%。瞄准火爆的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汽推出基于“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的“全球纯电超能跨界车” MG MULAN等新能源汽车产品,扩充营销服务网点至1200个,建成首个“1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汽集团的“出海计划”中,有相当一部分车型销往了欧洲发达国家。在英国,上汽大通MAXUS商用车产品的市占率逼近50%,这也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创下的最佳战绩。
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上汽集团还在伦敦、硅谷、特拉维夫三地打造了研发创新中心,并开设了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个生产基地及KD工厂,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海外市场的布局。2025年,上汽海外市场销量预计将达到150万辆。其中,MG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将达到110万辆,并将逐步形成1个30万辆级市场、1个20万辆级市场,以及2个15万辆级市场。
上新
6月18日,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L7开启首批用户交付,拉开驾控新世界的序幕。
除了智己L7,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据悉,智己汽车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豪华智能电动SUV产品LS7,明年将推出B级SUV和轿车产品,2024-2025年还将推出高度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新物种,为用户打造出更具颠覆性的创新产品。
6月15日,飞凡汽车与零束科技共建的数智共创中心揭牌仪式举行。由双方共创打造的飞凡RISING OS智舱交互系统,将搭载在飞凡汽车全新旗舰SUV飞凡R7上,这也是双方数智共创中心的首个共创结晶。
上汽荣威旗下全新第三代荣威RX5/超混eRX5在6月11日晚正式开启盲订,仅仅过了1小时,订单数就突破1万辆,相当于平均每秒新增3位盲订车主。
合资品牌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也有多款新能源重磅车型。今年将交付的凯迪拉克锐歌已经得到市场广泛关注,具备“爆款”潜质。后续,基于大众MEB平台的纯电动B级三厢车,以及基于通用汽车“奥特能”平台的别克和雪佛兰电动车将相继上市。
“为了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以上汽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积极发力新终端、抢跑新赛道。”上汽集团负责人表示,上汽正以智己汽车、飞凡汽车、Robotaxi、L4级智能重卡等重大战略项目为抓手,加快打造“具有高度集成性和很强牵引力”的智能终端产品——电动智能网联汽车。
围绕电动智能网联汽车,今年上汽设立了“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进一步整合创新研发资源,加快前瞻技术及创新工艺的布局和落地,打造“技术创新、团队创业、个人成长”三者有机融合的研发平台;着力建设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五大中心”;聚力打造“七大技术底座”。
上汽表示,将持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坚持不懈地提升关键核心能力,加快推动产品数字化、体系数字化、生态数字化转型,打造一个更具科技魅力和创新活力的“新上汽”。
(本文转载自6月25日《解放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