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汽车新闻》报道,1月26日,高通公司与摩根大通合作推出具有额外安全保护级别的数字钱包,只需一次生物识别登录即可支付车内和外部服务费用,助力加速车载支付普及。
随着汽车制造商希望在信息娱乐系统的本地应用商店推出下载、升级和其他购买功能,车载支付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方布局
据高通介绍,新的车载支付系统以与Apple Pay类似的方式存储信用卡和借记卡的详细信息,但它增加了第二个生物识别认证步骤,使用车内摄像头来提高安全性。高通和摩根大通表示,额外的生物识别检查允许汽车的不同用户通过个人账户支付,而不是与汽车绑定的一张银行卡。
该系统使用高通智能手机功能衍生的身份令牌管理平台。产品管理高级总监尼米什·施里瓦斯塔瓦说:“目前,支付解决方案都是与汽车挂钩的,而不是与个人挂钩。有了这个新的解决方案,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个人独有的支付账户。”支付由钱包生成的一次性令牌进行,而不是发送信用卡详细信息。
高通公司在今年早些时候召开的CES上表示,该系统也可以用于租车,以及支付一些外部服务费用,如充电费、道路通行费、停车费、快餐连锁店的食品和饮料费。据了解,该系统可以使用其骁龙芯片组在汽车上推出,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使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让汽车具备支付功能的动向正在变得明确。继手机支付之后,智能汽车已经被视为下一个移动的“钱包”。无论是汽车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公司还是支付服务商,都希望移动支付能在汽车上再次创造神话,汽车已经悄然成为新的移动支付战场。
除了高通,其他厂商也早有动作。早在2021年,奔驰就宣布和Visa合作,提供“原生”车内支付服务,这项功能支持车内人员通过车辆的信息娱乐屏幕进行指纹支付服务,服务对象为欧洲用户。去年,奔驰又推出了全新指纹支付系统Mercedes Pay+。与此前一样,奔驰选择了一位强大的合作伙伴——全球领先的支付品牌万事达卡。这套系统的推出将车辆支付场景拓展到了加油站。系统通过和联网服务站相连接,可以根据油价和加油量自动计算出所有费用,驾驶员通过按压车机上的指纹传感器就能完成支付,支付完毕后,车主还能收到电子收据。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德国3600多座加油站使用,未来可能会拓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Mercedes Pay+首席执行官尼科·卡斯滕坚信,汽车本身将迅速成为一种收入渠道。他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如今,汽车已经可以成为打开车内商务世界的钥匙。”OTA的发展也有可能影响车内支付能力和机会,同时有助于保持二手车残值。
日本住友商事则与英国移动电话运营商沃达丰合作,于2023年在欧洲推出车载支付服务。在欧洲,大多数新车装有SIM卡,2017年以来新车安装的SIM卡,沃达丰占七成份额。住友商事将从充电站开始推广,目标是2025年之后与餐饮店合作,实现“免下车服务”等。住友商事计划,2025年以后与其他电信公司合作,将业务扩展到美国和亚洲等地。
两个障碍
有了车载支付功能,在电动汽车充电站和餐厅支付时,客人无需下车即可自动完成支付。如果自动驾驶普及,那么导航、音乐和视频下载及更新费用也可以利用车载支付功能。
来自英国的朱尼普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26年,全球车载支付交易量将激增5300%以上,超过47亿笔。据“报告海洋”研究公司统计,2021年车载支付市场规模约为41亿美元。随着车内服务的提升,车载支付功能有望普及,预计2028年前,平均每年增长15%以上,同时,当年规模将扩大至110亿美元。
不过,《汽车新闻》指出,在车载支付成为主流应用的道路上还存在两个障碍:技术和态度。汽车制造商需要时间来适应“车轮上的钱包”这一理念。
“车载支付是在嵌入式支付发展的大趋势下诞生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数万亿美元。”全球知名的支付网关服务提供商BlueSnap欧盟总经理尼基塔·海特说,“汽车制造商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他们都想在支付领域分一杯羹。然而,车载支付需要高级软件,大部分汽车制造商是硬件企业,而不是技术或软件企业,这是它们相对落后的地方。”
万事达卡全球受理负责人詹·马里纳说,车载支付的兴起与欧洲一些城市公共交通机构提供的“即点即走”支付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鼓励非接触式交易。
合作伙伴关系是车载支付服务发展和成功的基础。制造商、金融科技公司、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对于加快这一转变是必要的。通过在这些领域建立联盟,移动生态系统将继续发展和成熟,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采用这些新兴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