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4年3月31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上汽要闻 MG在泰国市场“上新”多款产品 人工智能大模型上车,能否成为新的竞争力 营业收入增长,业务结构优化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工智能大模型上车,能否成为新的竞争力

□ 本报记者 甘文嘉

近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走访调研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时指出,希望企业顺应智能网联技术变革潮流,聚焦新领域打造新增长点,运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品,推出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三高”产品。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在于创新,大模型代表了更具厚度的底层技术,有着能推动技术革命、生产模式升级、助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力量。在“AI+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趋势下,人工智能将成为智能汽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ChatGPT到Sora,从“文生文”到“文生视频”,人工智能大模型取得持续突破。未来开发者的机会在哪里?抓住下游的应用需求是突围方向之一。

3月23日,“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国内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上海将支持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的研发,推动大模型在金融、教育、医疗、制造等典型领域的垂直应用。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分工将会被重塑。去年以来,国内很多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在研发类似GPT的通用大模型,这类大模型的研发成本和技术壁垒很高,“卷模型”可能导致大量资源浪费。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林达华认为,行业垂直类模型研发投入相对较小,但拥有相对大的应用空间,对专业数据和领域的理解,可以成为竞争壁垒。

OpenAI前全球商业化负责人Zack Kass在大会演讲中表示,学会区分技术能做什么、能为我们服务什么非常重要。开发者一定要了解哪些是当下我们面临的技术瓶颈,比如每年在高速公路上的事故率较高,我们应该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及防范。

在J.D. Power 2024年度论坛上,有专家提到,大模型面世不足一年时间,已经有7款上市车型搭载了大模型技术,另外计划上市的20多款车型也将配备大模型技术。大模型上车已成为必然趋势。

而大模型技术对于汽车的影响,无疑也是巨大的。大模型上车首当其冲会给汽车智能座舱带来全新的场景,围绕视觉、听觉、触觉的多模态输入,通过大数据模型在图像、声音、文本等方面的生成能力,催生出在语音助手、情感互动、智能硬件、生态应用等方面的全新应用场景。

近年来,零束科技自建汽车领域大语言模型以及文生图代码模型,充分利用了大模型的智能涌现能力,实现了“妙语系列”大模型应用,从而有力升级了座舱既有的交互体验。目前,零束银河全栈1.0解决方案已在上汽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智己L7、LS7、LS6和飞凡R7、F7等车型实现量产。这套大模型让数据处理、产品设计、编程开发、集成测试等环节都得到极大辅助,多快好省地推动研发应用量产。

2024年,AI热潮奔涌,车企在All In AI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业界对大模型上车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